-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大慧寺诸天塑像后续调查与研究
北京大慧寺诸天塑像后续调查与研究
【摘 要】本文是在拙作《北京大慧寺相关史料及研究》《大慧寺彩塑造像定名研究――兼谈“标准器比较法”》两篇文章的基础上,主要进行了后续四方面内容的研究:一、通过查阅文献,梳理了大慧寺大悲殿在历史上的功德主及保护者的资料;二、通过到大慧寺实地考察,基本明确了二十诸天与天龙八部两组塑像的塑造时间,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大慧寺始建时所营造的佛教氛围、相关设计思想与其宗教内涵;三、本文还通过对多堂诸天题材的造像与壁画研究,提出了对诸天形象研究的新认识,如关于二十诸天演化为二十四诸天的原因、演化时间;四、清代对大慧寺的修缮及相关变化等问题。
【关键词】大慧寺;宦官张雄;宦官麦福;诸天;天龙八部;补塑
大慧寺位于今北京市西直门外魏公村附近的大慧寺路11号。该寺由司礼监太监张雄于明正德八年(1513)所建。嘉靖年间,因明世宗崇道抑佛,提督东厂的太监麦某惟恐大慧寺被毁,在寺左增建佑圣观,在寺后小山上建道观真武祠,以借道观保存寺庙。万历二十年(1592)重修,由王锡爵撰记立碑。清康熙时,两道观皆废。乾隆二十二年(1757)又重修庙宇,题写前后殿御书匾额和楹联。光绪年间(1875―1908),大慧寺被毁。宣统元年(1909),正红旗蒙古都统、总管内务府大臣继印禄出资修葺。1943至1945年,侵华日军盗毁后殿铜佛做枪弹,补塑木胎沥粉像。1949年,山门、门前照壁、东西配殿及大悲宝殿尚存。1950年代开始,山门、配殿等陆续被拆除。1957年10月28日,大慧寺成为北京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大慧寺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寺现存的大悲宝殿(下文称为大悲殿)内保留有彩塑和壁画,目前尚未对社会正式开放。以往对大慧寺的研究多集中于殿内的28尊彩塑,主要研究成果有《明代观音殿彩塑》[1]《中国寺观雕塑全集?辽金元寺观造像》[2]《中国文物地图集?北京分册》[3]及廖的《圆觉、诸天杂识》[4]、王敏庆的《明代北京大慧寺彩塑研究》[5]和《明代北京大慧寺彩塑内容考辨》[6]等。
笔者对大慧寺关注已久。在搜集相关材料时,笔者新发现一批拍摄于20世纪30―40年代、有明显拍摄规律可循的历史照片,后在《北京大慧寺相关史料及研究》[7]一文中公布了这些照片,并对照片中各塑像所发生的变化进行了阐述。之后,将《明代观音殿彩塑》《中国寺观雕塑全集?辽金元寺观造像》两书中的照片与这批历史照片进行对比,采用标准器比较法,以具有明确题记的诸天类神像为参照标准,写成《大慧寺彩塑造像定名研究――兼谈“标准器比较法”》[8]一文,对这28尊护法神像的身份重新进行了确认。
通过这些工作,我们对大慧寺的情况有了如下了解:首先,主尊造像原是一尊明代中后期(大约是嘉靖至万历年间)的铜质千手观音菩萨立像,20世纪40年代遭侵华日军盗毁,改为现存的彩绘泥塑千手观音菩萨立像;其次,大殿内周边现存的28尊造像的冠冕、手中的持物等在历史上有些损坏了,通过标准器比较法,我们逐一确定了塑像的身份,并根据其身份认为这28尊塑像为明代二十诸天与清代天龙八部两组不同时期、不同部类的神像组合,由此否定了此前将其作为一个部类群体而整体看待、并将其确定为“观音菩萨二十八部众”或“二十八天”的认识。
2013年6月1日,笔者有幸进入大慧寺对大悲殿内的这些神像进行了实地考察,结合以往掌握的文献资料,发现关于该寺及塑像的一系列问题均未引起之前研究者们的重视,因此撰文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和推定。
一、对大慧寺相关问题的梳理
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笔者对大慧寺的位置与俗称、功德主张雄、营建原因、嘉靖年间的太监麦某等问题进行了梳理,现将个人所得及研究成果分述于下:
1.寺院的位置与俗称
历史文献中关于大慧寺的位置记载为“香山乡畏吾村”,并可知该寺俗称“大佛寺”。
如《光绪顺天府志》引龚景瀚《游大慧寺记》记载:“出西直门,过高梁之桥,西北行三里许,其地为宛平香山之畏吾村,有寺曰大慧,自远瞻之,高出松栝之表。其中堂有大佛,长五丈余,土人亦呼为大佛寺云,盖明正德中司礼太监张雄之所建也。寺后积土成阜,累石为山,山阜之峻,下视平地殆数仞。其石皆自吴之震泽舟载而舆致焉。山石嵌空玲珑,登其石罅以望远,内见外,外不知有内。寺左建佑圣观,而于土阜高平之处建真武祠,大学士李东阳为文,立石祠门之外。盖当是时,世宗方尚道术,阉人惧其寺之一旦毁为道院也,故立道家之神祠于佛寺之中,而藉祠以存寺。寺之西,坟壤累累,石人、石兽巍然夹侍于前,大抵雄族亲之冢也。”[9]
又如清代吴长元在《宸垣识略》中记载:“大佛寺在西直门北三里香山乡畏吾村,明正德中,太监张雄建,赐额曰大慧,并护敕勒于碑。寺有大悲殿,重檐架之,铜为佛像,高五丈,土人呼为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