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手工造纸发展探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方手工造纸发展探究

北方手工造纸发展探究   [摘 要]造纸术曾作为“使者”将文明撒播到世界各地,是人类历史的重要财富。唐山辖区造纸业历史悠久,分布广泛,但最早出现纸业则应属迁安,迁安有“北方纸乡”之称。随着科技手段的进步等一些原因,传统的造纸工艺正在淡出历史舞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机制纸进入中国并日益普及,手工纸生产就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影响。包括古法造纸在内的传统文化正在快速消失,其技术、技艺亟待保护。   [?P键词]:传承;关注;保护   先来介绍下什么是纸,是指植物纤维原料经人工机械化学作用制成纯度较大的分散纤维,与水混合成浆液,经漏水模具滤水,使纤维在模具上交织成湿模,在经干燥脱水形成有一定强度的纤维交结成的平滑薄片,作书写、印刷和包装等用的材料。   以有“北方纸乡”之称的唐山地区的迁安为例。明朝永乐年间(1403年至1424年)燕王朱棣称帝,迁都北京时,为繁荣北方经济,迫使苏州等十郡及江南九省大批百姓北迁,在北京周围开荒种田、繁衍生息。《永平府志》载:“沿河一带至徐家崖、卢沟堡、三里庄等四十余村,皆设立纸坊,就河水沤洗桑皮,用以造纸,通货两京,商贾萃聚,大获其利,倍于田。”就在这个时期,其中有3户李姓人家迁至迁安,驻足城南,建三李庄村,并以当地盛产的桑皮为料,生产出了桑皮纸。到清宣德年间(1426年―1435年)在迁安三李庄一带已建起了5家手工桑皮纸作坊。因桑皮纸四周有不齐的毛边,所以又叫“毛头纸”,也叫土纸。乾隆九年(1744年)为纪念造纸创始人蔡伦,在三李庄街口修建一座蔡公祠(亦称祖师庙),明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举行祭祀活动。《永平府志》载:“桑皮纸,出迁安”迁安手工造纸主要以桑皮为原料,经过“去皮”“扁皮”“切皮”“打涧”“抄纸”“晾晒”等工序(全部为手工操作),制成“毛头纸”“红辛纸”“书画纸”等,是迁安独有的产品特色。   被誉为“北迁南宣”的迁安手工造纸,随着迁安经济的日益繁荣,也逐步发展壮大起来。据《迁安县志》记载:1930年,迁安境内毛头纸作坊已有800余处,每年生产约160万张。产品畅销东北、华北及京津等省市。县城内较大的纸业商店也有20多家,并且在京、津、唐设有分号,当年北京的“春生和”、天津的“元春兴”都是迁安毛头纸的转运客货栈。此后,迁安的手工纸又先后创出了“一九、三五、大呈文、二呈文、三呈文、白三抄、黑三抄、仿纸”等近20个品种,还增加了剪边、挫挫、打印等工序。其中国画纸厂生产的国画纸(迁安宣),不跑墨、吸水快,深得国内外书画家的称赞。   我国著名书画大师刘炳森曾用迁安纸写下“北迁南宣”之墨宝,赋予迁安手工纸很高的赞誉;黄胄的“驴”、范曾的“和尚”、董寿平的“竹”等都有迁安手工纸作品传世;另有书法家李铎也有笔于迁安。迁安“毛头纸”系列还曾远销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地区。   因手工造纸行业离不开水源,所以绝大部分手工造纸作坊都分布滦河两岸和中小河系周围。600多年前,手工造纸业在迁安城东、南滦河北岸的三里河周边兴起,后沿滦河、三里河等水系发展到三李庄、石新庄、庞庄、西里铺、闫家店等地,鼎盛时期共有30多个村庄,830多家造纸作坊。“清末民初最为鼎盛,新中国成立前后遍布迁安各地”产品畅销东北、华北及京津等省市。1949年以后,迁安的造纸业重获新生。全县民间纸坊有1600多家。著名的显记纸厂更名为“华丰造纸厂”。已流传两千多年的“迁安手工抄纸”已经被确定为河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说到手工造纸的传承至今,一定需要提到迁安手工造纸第五代传承人蔡芝军。蔡先生从师三年才习得造纸功力,目前有自己的新厂和工作室,当年满村造纸匠,现在只留为数不多的几人还在坚守,但传承工作仍然难以继续。随着植桑产业的萧条,手工抄纸原料来源越来越窄;手工抄纸作坊的减少,可交流学习的对象越来越少;传承人的缺失,手工抄纸前景堪忧。用自己的坚守为我们留下了一张张的带着古代智慧的手工奇迹,为国家传统文化软实力倾注着自己的一份力量。而我们,或许无法立刻放下自己的学业,全身投入这项坚守工作之中,但走近它,了解它,为它倾注一份绵薄之力却是我们完全力所能及的。我们期待更多的人加入这个古代技艺的传承行列,一起保护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机制纸的兴起严重冲击纸制品市场。手工抄纸由于用人工操作,成本较高,价格便宜,利润较低,市场日渐萧条。因此大部分手工造纸作坊纷纷被拆除,工具或烧毁、或卖掉。迁安手工造纸业没有了往日的繁荣。现有的手工造纸作坊主要分布城南石辛庄、庞庄,城北李姑店村等,仅存17家。剩下的这些作坊由于销量小,也是时干时停,很不景气,前景不容乐观。迁安的手工造纸技术已濒临灭绝的边缘。2007年,迁安手工造纸入选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   对传统技艺的保护,其着眼点应更加重视对传承人的管理和关怀以及保护,而不仅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