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细支气管炎王和生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儿童期喘息发展为哮喘的预测因素 因喘息住院的12月-24月患儿在儿童期发展为哮喘更为常见; 1岁以下由HRV(鼻病毒)诱发喘息患儿比由RSV诱发的在儿童期更易发展为哮喘。 Epidemiology?of?virus-induced?wheezing/asthma?in?children. J Front Microbiol ,2013,4:391 对哮喘发病因素调查分析结果 高危因素:母孕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哮喘家族史、过敏性鼻炎、湿疹史 危险因素:肥胖、母亲用化妆品、父母过敏史、荨麻疹史、被动吸烟等 保护因素:母孕期常吃苹果及鱼、地面瓷砖、护墙板、母乳喂养等。 宋庆、安淑华,中国儿童保健,2009,17(3):304-305 孕龄29周应使用帕利珠单抗(IB) 孕龄32周,有明显血流动力学心脏病或慢性肺疾病,应使用 帕利珠单抗(生后第一年)(IIB) 注意接触病人前后手卫生是预防RSV传播的重要措施(IB); 避免环境暴露如拥挤的人群或被动吸烟的环境(IIC); 临床医师应建议照顾有烟草暴露史患儿的人员戒烟(IB) 对患儿家属及家庭成员进行毛细支气管炎诊断和防治教育(IIC) 纯母乳喂养至少6月(IIB) 预防---美国指南 小结 婴幼儿期尤其2~6月最常见疾病 病毒是最主要病原,尤其是RSV 诊断相对容易,但应注意评估病情危重程度及高危因素 中、美指南诊断治疗虽有差别,总原则此病有一定自愈性,尽量少的干预(危重症除外) 34%~50%患儿可发展至哮喘,应注意随诊。 急性细支气管炎 南充市中心医院 王和生 特点 1、是“2岁以下婴幼儿特有的”,尤其多见于2~6月龄婴儿,1岁以下占80% ,发病率男女相似,男婴重症病例较多 ; 2、临床特点:“发作性喘憋、三凹征和喘鸣” 。 3、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导致的“毛细支气管的炎症”; 4、病理特点:肺气肿及斑点状肺不张,小气道阻力增加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酸碱平衡紊乱。 解剖结构 一、上下呼吸道: 上呼吸道:鼻(鼻窦)、咽(咽鼓管)、喉(会厌)。 下呼吸道: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呼吸性毛细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 二、肺叶: 左二右三,左直而窄,右曲而宽,故气管异物常崁頓在右侧 气管共23级:0-16传导区、17-19移行区、20-23呼吸区 病变部位:直径75~300 um的细支气管; 病理损害:急性炎症、黏膜水肿、上皮细胞坏死、黏液分泌增多,致细支气管狭窄与阻塞; 因很难发现未累及肺泡及肺泡间壁的纯粹毛细支气管炎,又名喘憋性肺炎。 70-300um 病原学 常见病原为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最常见,50%以上 鼻病毒(HRV)人偏肺病毒( hMPV ) 流感病毒(IFA)副流感病毒(PIV-3) 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体引起毛支等有上升趋势。 两种病毒或混合感染(细菌)致毛支的可能性存在。 RSV为RNA病毒(副黏科),占所用病原50%以上。 全世界都有流行,有季节性、地域性,我国南方夏秋季流行,而在北方则为冬春季 可引起重症病例,6月龄有较高病死率 引起喘息的最常见病毒---RSV 引起喘息的常见病毒----HRV 鼻病毒(HRV)是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随着PCR检测技术的提高,不仅在上呼吸道、也在下呼吸道及哮喘急性发作者体内检出率增高。 人偏肺病毒(HMPV):2001年发现,临床过程与RSV相似,也是3岁以前喘息相关病毒,尤是在冬季,但症状不像RSV感染那样严重。 引起喘息的常见病毒---HMPV 引起喘息的常见病毒-----IFV 流感病毒(IFV)属正黏科病毒,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炎、肺炎。在冬季3岁前流感与喘息明显相关,但其检出率较RSV低。 引起喘息的常见病毒----PIV-3 副流感病毒(尤其是PIV-3)亦是引起毛细支气管的常见病毒 我们对2014.3—2015.2病毒监测 RSV秋冬流行 春夏PIV-3为主,秋冬以RSV为主 病毒月份分布情况 PIV-3 5月最多; RSV 9月开始逐渐升高,11月最高达60% 毛细支气管炎诊断要点 ---中国指南 主要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临床诊断毛细支气管炎,并对疾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IB) 评估有无发生严重毛细支气管炎的高危因素,如年龄12周、早产、合并心肺疾病或存在免疫缺陷状态(IIB) 注:I表示强烈推荐,Ⅱ表示中等推荐,Ⅲ表示微弱推荐;A为高质量的证据, B为中等质量的证据,c为低质量的证据,D为非常低质量的证据。 临床表现---症状 早期:上感症状 1~2 d出现阵发性咳嗽 5~7 d症状达高峰 3~4 d后喘息、呼吸困难、发绀 其他呕吐、烦躁、易激惹、喂养量下降

文档评论(0)

shuju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