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V人构成使感结构轻动词层面探究.docVIP

古代汉语V人构成使感结构轻动词层面探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汉语V人构成使感结构轻动词层面探究

古代汉语V人构成使感结构轻动词层面探究   摘 要:基于古代汉语语料,从生成句法层面中的轻动词句法理论出发,研究该理论下的“V+人”构成“使感”结构,主要分析“春风风人”“愁人”这两个结构。将“使感”结构从显性和隐性两种使役结构方面进行了分析。语料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轻动词的存在触发句法移位,从而生成不同表层结构的句子。   关键词:古代汉语 “使感”结构 轻动词   一、引言   古代汉语中活跃着一大批由“V+人”式构成的“使感”结构的词语,这类词语起源较早,最早见于春秋时期,语料也可见于各朝文献。   (1)管仲上车曰:“嗟兹乎!我穷必矣,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刘向《说苑》)   (2)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战国《楚辞》)   (3)知内东省事余万福向前扶之曰:“郎主方欢饮,郎君却作苦[恼人]语耶?”(北宋《南迁录》)   (4)若论火,空中金蛇搅绕,遍地一?黑烟,烟掩人目,烈焰[烧人],并无遮挡。(明《封神演义(中)》)   (5)公卿叙班爵之章,或五或九;庶人来终亩之义,斯万斯千。已是[春风风人],夏雨雨人。(清《天咫偶闻》)   (6)次子岳坤平日喜操强弓,骑怒马,演枪试剑,闻聘乃父,甚是技痒,一见燕超不许,冷语[冰人],面如土色。(民国《元代野史》)   学者们多从方言语料方面对“V+人”类“使感”结构进行分析,并未从古代汉语语料及轻动词角度进行研究。本文基于古代汉语语料,从轻动词角度研究“V+人”构成的“使感”结构。   二、汉语中的使感结构及相关研究回顾   “使感”结构这一称谓最早见于侯精一、温端正(1993)《山西方言调查报告》一书。该书提到:山西中区、南区都有“使感”结构,构成方式为“V+人”和“A+人”这一类形式,“使感”结构引起的感觉均为不舒服,在语义上它们表示“人某种不舒服的主观感受”。   众多学者在对方言研究中观察到,我国各地汉语方言中大部分都有“X+人”式构成的词语,但人们对这一结构的称谓说法不一。胡双宝(1984)总结了山西文水方言中“V+人”的结构,并对文水方言“V+人”这种在表意和结构上都具有奇特性的动词现象作了详细论述,将这类词称之为“自感动词结构”。此后,部分学者跟进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刘瑞明(1999)认为我国大范围内,多处方言中都有这种构词,有一定的普遍性。项梦冰(1997)则称之为“自感性述宾结构”“自感动词结构”“自感词”。张成材(2003)称之为“使受结构”,认为其意义上为“使人感到难受”且结构为凝固型,并认为“V+人”式结构既不是形容词,也不是能够表达心理活动的词,而是一种凝固型结构。孙立新(2012:135~140)在《关中方言语法研究》一书中用专门一节对“使感结构”的语法语义特征进行了讨论,发现使感结构“V/A+人”应当是古汉语使动用法的残留;使感结构在句中作形容词谓语的功能,完全可以把这种结构当作一个个词来看待。孙立新主要分析了关中方言的“使感结构”及其在句子中的语法地位。易亚新(2007)《常德方言语法研究》中,列举了常见的31个“X+人”结构,如“寡人、烧人、涩人、熏人、逼人、溜人、好人、憋人”等。他对常德方言中存在的“X+人”这类结构特点作了阐述,并指出“X+人”结构语义上大多可以表示“人的身体的一种不好的感受”,此类结构的词语均带有贬义,认为“‘X人’已凝固成一个形容词,但部分词的凝固程度还不是很高”。黄伯荣(1996)、罗昕如(2006)、吕建国(2008)等人将“X人”结构称为“形容词”。   众多学者对“V+人”称谓不同的主要原因在于如何分析“V+人”的语法属性,即将其定义为词还是短语的问题。若将“V+人”结构看作是词,那么黄伯荣、罗昕如、吕建国等人依据语法功能将其称为“形容词”似乎比胡双宝、侯精一、温端正、项梦冰等人的“自感动词结构”“使感结构”“自感动词结构”要精确。翻阅《现代汉语词典》(2002),发现收录的“V+人”式词语主要有:“羞人、愁人、烦人、惊人、吓人、恼人、迷人、魅人、宜人、可人、动人、感人、醉人”等。通过观察发现,“V+人”式词语多与人的心理或心情有关。除此之外,往往还和人的感觉、视觉、触觉等相关。从这些词的使感结构本身来看,它在语义上含有“致使”义,如“羞人”意思是“使人感到害羞”;“愁人”意思是“使人觉得发愁”;“烦人”意思为“使人感到厌烦”。“V+人”结构中的“V”具有“使感受”用法。“V+人”表达的意义即为“使人觉得……”。因此,将“V+人”称为“使感结构”。   三、“使感”结构的轻动词层面探究   用“V+人”的“使感结构”对古代汉语的语料进行分析,“春风风人”“愁人”“恼人语”“烈焰烧人”“冷语冰人”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