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歌中杨贵妃形象浅探.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代诗歌中杨贵妃形象浅探

唐代诗歌中杨贵妃形象浅探   【摘要】唐代诗歌中关于描写杨贵妃的较多,但诗歌中大多是把杨贵妃当作一个祸国殃民的形象来写。其实,杨贵妃的命运不是由自己掌握的,她也是一个受害者,处于被玩弄的地位。   【关键词】杨贵妃;唐代诗歌;受害者      《全唐诗》近五万首诗中,涉及妇女的占五分之一左右,其中以描写后妃为主的诗数量也不少。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这些诗歌对于研究后妃生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诗中所塑造的后妃形象也是多种多样,有得宠者,有失宠者,大部分则是终生不得见皇帝者“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不管是一时得到皇帝的宠爱者,还是永远不曾得到者,她们的命运都是可悲的,都是处于被压迫被奴役,半奴隶,玩物,高级玩物的状况。她们的性爱被禁锢,窒息,摧残。而杨贵妃则是后妃中一位幸运者,她毕竟得到了皇帝的宠爱,相对于那些“未得君王得见面”的后宫女子,她则是要幸运的多。在唐代诗歌中,杨贵妃一般被描写成一位祸国殃民者的形象。其实,她也是一个受伤者,先为寿王妻,后又被唐玄宗占为己有。后国势衰微,唐玄宗为了自保,被逼无奈,杀杨妃于马嵬。杨贵妃的形象也是复杂多样的,因为她的得宠,“妹弟兄皆列士”。这也是她被称为骄奢淫逸的原因之一。   虽然说处于社会上层的后妃宫女们的生活要好一些,至少她们是衣食无忧的,住的是帝皇宫殿,穿的是绫罗绸缎。但是,她们永远处于被压迫被奴役的状态,她们的思想身体都受制于一人,她们的命运全由一人决定,能得到幸福的可谓凤毛麟角,大多数都是悲苦一生。白居易的诗句“三千宫女胭脂面,几个春来无泪痕”就形象地说明了那些后宫女子的命运。一进宫门等待她们的却是终身的闭之苦,而不是“皆云入内便承恩”。   当然,得宠者的待遇是所有入宫者的希望,都梦想有一天“一曲称君心,恩荣连九族”。得宠者的典型代表就是杨玉环。如唐人陈鸿称其“与上行同辇,止同室,宴专席,寝专房。虽有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暨后宫才人、乐府妓女,使天子无顾盼意。自是六宫无复进幸者。”用白居易《长恨歌》里的话说,就是“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旧唐书?杨贵妃传》云“宫中供贵妃院织锦刺绣之工,凡百人,其雕刻熔造,又数百人。杨岭表刺史,必求良工造作奇异服,以逢贵妃献贺,因致擢居显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在杜甫的《丽人行》中就揭示了杨贵妃一个姐姐骄奢淫逸的生活:“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微阖叶垂鬓唇。……”这首诗主要反映了杨贵妃姐妹的奢侈生活,讽刺她们一家灸手可热的嚣张气焰,她们的富贵皆因杨贵妃一人得宠。因为讨得皇帝的欢心,所以她们应有尽有。   因此,杨贵妃在得宠的同时,也背上了一个毁国者的罪名。李益《过马嵬二首》之一说:“丹壑不闻歌吹声,玉阶空有薜萝风。世人莫道霓裳曲,曾致干戈是此中。”在他看来,玄宗与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是导致安史之乱的祸根。就是因为她的美丽得到了唐玄宗的喜爱,所以唐皇帝无心于政治,导致了大唐帝国的毁灭,所以在历史中她被定义成一个红颜祸水的形象。杨贵妃始终不过是一个玩偶。开始是寿王妃,后来成为唐明皇的妃子,在一女不事二夫的封建社会中,她不能不说是一个可悲的人物。在《新唐书?后妃传上》谈到过这件事:“玄宗贵妃杨氏始为寿王妃。开元二十四年,武惠妃薨,后庭无当意者。或言姿质天挺,遂召内禁中,异之,即为自出妃意者,丐藉女官,号太真为寿王聘韦诏训女,而太真得幸。”有些唐诗也揭露了这一丑闻,如李商隐的《龙池》“龙池赐酒敝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夜半宴归官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   为什么玄宗举行的宴会一直进行到半夜,薛王喝醉了,寿王却没有唱醉呢?寿王的妃子被他父亲抢去了,他当然食不甘味。李商隐还写过一首《骊山有感》,立意与此诗大致相同:“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虽然她的夫君贵为王子,但却保护不了自己的妻子。   即使杨贵妃不愿意离开自己的丈夫,但她的命运也不是她能做得了主的。她的地位是那时很多女人向往的。因为她的得宠,不仅她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也是光宗耀祖。“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白居易《长恨歌》)但是她的存在只不过是帝王的一个玩物,短暂的富贵也付出了代价。在兵荒马乱之时被处死在马嵬这个地方。《全唐诗》中以马嵬为题的有二十一首之多,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谈了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感受。但是大多数都是在指责杨贵妃,而为唐玄宗辩护。其实杨贵妃是值得同情的,她只不过是唐皇帝的一个附属品,如果她只做她的寿王妃,照样国家会衰败。但是,在唐诗中也有替杨贵妃说话的。如李商隐的《马嵬二首》其一云:“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其二云:“海处徒闻更九州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