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周庄竹木制马桶考察和研究
周庄竹木制马桶考察和研究
摘 要:竹木器皿的代表马桶在苏,沪,浙,皖等江南一带使用的极为普遍,几百年来男女老少人人皆用, 本文从马桶的起源、马桶所形成的风俗习惯、马桶上的雕刻艺术、马桶雕刻所用的工具、制作马桶的步骤等等,对南方的竹木马桶进行了综合考察和研究。
关键词:竹木器皿;马桶;传统文化
一、马桶的起源和历史
马桶,学名座便器,这个称呼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欧阳修著《归田录二》中的“木马子”。此前时代曾被称为虎子,直到唐代,为了避讳李世民叔叔的讳,所以改名为马子。马桶使用之初相当一个时期是被制作成马的形状,不知是制做还是使用的原因慢慢改成了圆桶的形状,这也是“马桶”称呼的由来。
关于马桶的演变,要从汉朝说起,《西京杂记》上记载,汉朝宫殿用玉制成“虎子”,交给皇上的侍从,以备皇上能够随时方便,这就是后人称为便壶的专门用具,也就是马桶的前身。还有一种说法与西汉时期李广大将军射死卧虎有关。据传在西汉时期,李广大将军射死卧虎,命人把卧虎的形状铸在夜间用于方便的铜质器皿上,或随身携带或放于卧室睡觉处,以表示其对猛虎的蔑视态度,并戏称这铜质器皿为“虎子”。
在历史上还有一个笑话,宋太祖赵匡胤平定四川后,把后蜀皇宫里所有器物运回了汴京,发现其中有一个镶满了玛瑙翡翠的盆子,喜爱致极,便供在几案上,并想作为酒具。稍后蜀主的宠妃花蕊夫人看见后,告诉大宋皇帝它原本是一个便尿盆。赵匡胤听后叹道:“使用这种尿盆,哪有不亡国的道理?”随后把这个“宝贝”击碎于地。
我国古代民间使用的马桶是一种带盖的圆形木桶,用桐油或上好的防水朱漆加以涂抹。最初的马桶用木头制作,但是硬度都不够,并且容易漏水也不容易打造成一定的形状,时间长了,马桶里会残留粪便,滋生细菌而传播疾病。后来曾用石头和铅制作马桶,解决了马桶渗漏的问题,但是制造的过程非常麻烦,而且非常的笨重,使用起来很不方便。特别是冬天坐在上面冰凉,给使用带来不少隐患。到了1597年英国贵族约翰?哈灵顿发明了使用水冲的马桶,即具有现代意义的冲便器诞生了。1775年,英国的钟表师卡明斯又对哈林顿马桶的储水器进行了改进,18世纪后期,英国发明家约瑟夫?布拉梅又改进了抽水马桶的设计,19世纪后期,欧洲的各大城市都安装了自来水管道和排污系统,抽水马桶才真正普及起来。
那么2000多年前人们使用的马桶尺寸是多少呢?根据宿迁市博物馆所展示的汉代人们生活的陶制厕所可以发现,这个被命名为“陶厕圈”的陶制厕所是在宿迁市区一建筑工地发掘出来的,经专家鉴定是汉代的,因埋在地下年代久远,这座古人用的厕所模型通体呈现浅绿色,犹如苔痕一般,陶厕圈顶部用黄色的瓦盖住,陶厕圈高约50厘米,正面是一个圆形的带口池子,高约10厘米,直径在40厘米左右。至于现代的马桶各种尺寸也不完全相同,最好根据你的卫生间去商店量一下再做决定。
二、马桶形成的风俗习惯
在对苏州周庄的考察和研究中,第一次见到的便是“子孙桶”,有一种说法就是在子孙桶里添丁,子孙桶又称男孙桶,在周庄传统的地区一直流传着在新婚时,新娘会把桃花坞木刻画、大头娃娃、观音送子图贴在子孙桶上方的墙上,并且,画的旁边有的还挂有很多串花生和桂圆,意味着来年早生贵子,多子多福。子孙桶摆放的位置首先选择的是卧室,紧靠床前偏里的一侧,有一块遮羞布把马桶和床之间相隔,有的还把马桶放在一只木质的正方矩形木箱里,阻止腥臊味的散布。马桶箱的右侧放一个装草纸的抽斗,左侧挂有多功能的布袋,可以放置书籍、烟斗、针线等等。比较富裕的家庭则在马桶箱的后面还配有烛台和灯具,讲究的人家在箱子上还放一小巧精致的红漆木桶,称之为“洗手桶”。高级的马桶箱前面还有台阶似的木质的搁脚板可以垫脚。
在以前的苏州,每次有女孩出嫁,娘家人会在行嫁(嫁妆)里准备三个马桶,一只是配有凹马桶盖把手的鼓型拎取式马桶,外面刷上暗红的油漆象一个胖胖的荸荠;另一只是凸型马桶盖把手的大红手端马桶,有点像一朵盛开的喇叭花;还有一只就是小的马桶,款式不限,或者拎型或者端型,是给以后的宝宝准备的,马桶使用木头箍打的,上下中间的三道铁箍以及马桶上的图案都是用油漆描着金边的,因为在那里流传着“新箍马桶三日香”的说法,非常讲究。
三、马桶上的雕刻艺术
在古代,马桶在各个领域的表现形式,尤其是在外部造型上的视觉差别很大。例如漆画、扣手、雕花、翻盖、铃把等等这些细节上都表现出明显的地方色彩。人们最喜欢的是把当地民间代代相传的画反映在竹木器皿马桶上。到了明朝,马桶基本上变成了女性的用物,这一时期间马桶体形特征是上口宽度适中,上面装有马桶盖和马桶圈,中间呈圆桶状,桶的肚子由十八块木材组成,每块宽六厘米。桶外有三道起伏凸出来的曲线桶箍,是横向的项圈,相交处用上好的梅花铜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