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氨基酞菁锌负载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合成及其对细胞毒性研究
四氨基酞菁锌负载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合成及其对细胞毒性研究
摘 要 通过在无极核微乳液中水解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TEVS)和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制备了疏水性光敏剂-2,9,16,23-四氨基酞菁锌负载的表面带有正电荷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SiO2@ZnPc(NH2)4)。通过透射电镜(TEM)、Zetasizer Nano-ZS粒度仪(DL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研究和表征了该纳米粒子的表面形貌、表面电荷、水溶性和稳定性。所合成的纳米粒子粒径约20 nm,颗粒为规则的球形,粒径较均一, 具有很好的分散性,平均ζ电位值为(28.8±2.79 mV),在714 nm处有强吸收峰。此外,负载在纳米粒子中的ZnPc(NH2)4不易泄漏,增强了ZnPc(NH2)4的抗光漂白能力。以1,3-二苯基异苯并呋喃(DPBF)为探针分子,检测出SiO2@ZnPc(NH2)4可以有效产生单线态氧。通过测量纳米粒子与活细胞(HeLa, U251, PC-12)孵育后的细胞活度来检测对细胞的毒性,结果显示,纳米粒子浓度≤300 mg/L时,未掺杂ZnPc(NH2)4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SiO2-NH2)对细胞没有毒性;当其负载ZnPc(NH2)4后,对细胞没有显著毒性。
关键词 二氧化硅纳米粒子; 四氨基酞菁锌; 微乳液; 细胞毒性
1 引 言
近年来,光动力治疗(PDT)作为一种治疗癌症和黄斑变性等疾病的新兴疗法而备受关注[1,2]。PDT是通过特定波长的光照射肿瘤组织,使富集于肿瘤组织中的光敏剂被激发,激发态光敏剂将能量传递给周围的氧,生成活性很强的单线态氧,单线态氧与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脂肪、核酸、氨基酸等)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细胞毒性作用,进而使致病细胞坏死或凋亡[3]。而且,PDT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织损害很小,从而通过控制光照辐射范围,可实现对致病组织高效、有选择性地治疗。因此,光敏剂的研究在PDT的疗效中显得尤为重要。第二代光敏剂酞菁因其具有在红外可见光区有强吸收,在非光照条件下毒性低,且产生单态氧效率高等优点,在PDT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4,5]。然而,大部分光敏剂(如四氨基酞菁锌(ZnPc(NH2)4),酞菁硅(IV)(Pc4)等)在生理条件下几乎不溶于水,并且易形成聚集体,使其光动力活性显著降低,从而,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6]。
由于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具有均一小孔、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等优点[7,8],所以可作为药物和基因的运载体,在生物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对活细胞或生物体是否有毒性,结论尚不明确[9]。通常认为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生物毒性与其表面配体、粒径和在溶液中的溶解度有关[10]。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粒径越小,在体内循环阻碍越小,容易穿透细胞膜到细胞组织中,更适合在生物体内应用[11]。本研究利用可逆微乳液法,将ZnPc(NH2)4负载到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中,然后共价修饰氨基,制备了粒径约20 nm的带有正电荷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SiO2@ZnPc(NH2)4);同时,制备了未掺杂ZnPc(NH2)4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SiO2-NH2)。利用透射电镜(TEM)、Zetasizer Nano-ZS粒度仪(DLS)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对其进行表征,并且考察了它的稳定性和产生单线态氧的能力。然后,研究了纳米粒子对不同细胞(HeLa, U251, PC-12)的毒性。本研究为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在生物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与试剂
Hitachi H-600透射电子显微镜(日本Hitachi公司);Zetasizer Nano-ZS粒度仪(英国Malvern公司);Mini-124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Shimadzu公司);XS2酶标仪(美国BioTek公司);5415R高速离心机(德国Eppendorf公司);简易太阳光模拟光源(长春博盛量子科技)。
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TEVS,97%)和1,3-二苯基异苯并呋喃(DPBF,97%)购自Aldrich公司;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98%,Fluka公司);3-(4,5-二甲基-2-噻唑)-2,5-二苯基溴化四氮唑(MTT,Sigma公司); 2,9,16,23-四氨基酞菁锌(ZnPc(NH2)4,黑龙江大学提供);重水(英国Cambridge Isotope Lab); 培养基(DMEM)和胎牛血清(FBS)(美国Gibco公司);Tween-80、正丁醇、氨水(25%)和二甲基甲酰胺(DMF)和其它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试剂;实验用水为超纯水(18.2 MΩ#8226;cm)。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