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博大啤酒大战-青啤.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东啤酒市场:以小博大的生存智慧 山东啤酒新乱局      中国啤酒看山东,山东市场480万吨的大蛋糕诱惑着众多啤酒企业。   燕京啤酒曾经在山东先后布下了三个棋子(三孔、无名、莱州),雪花也在聊城建厂,两大巨头陈兵山东,牵制青啤,但围而不攻;同时,山东省内多个老牌二三线企业依然保持活力,比如银麦啤酒、烟台啤酒、济南啤酒等。   然而,多年来明争暗斗的市场格局,终于被巨头注入新的变数。   2009年,作为青岛啤酒最大的对手,华润雪花在山东动作频频。3月,雪花收购山东琥珀啤酒厂;4月,雪花宣告20万吨的啤酒基地在烟台奠基,并成立华润雪花(山东)公司。雪花快速在山东省东部、中部和西部布下了包围圈,做好了直捣青啤大本营的准备,“搅局者”迅速变成了争夺者。   青啤也快速拉开了防卫战线。   为了阻止雪花从烟台方向的进攻,青啤收购了烟台啤酒39%的股份,新近又宣布斥资2.5亿元收购老对头济南啤酒,收购一旦完成,济啤旗下的趵突泉及北冰洋两个品牌(厂房、设备等不在收购之列),将随之转移到青啤位于济南的厂区生产。进而,青岛啤酒又拥有了抵御雪花琥珀啤酒进攻的缓冲带。   啤酒巨头扛资本大旗在山东迅速完成攻防转换,令当地众多的二、三线啤酒企业深陷于水深火热,二线品牌的“三个代表”——银麦啤酒、烟台啤酒、济南啤酒,仅剩银麦依然挺立。   据媒体最新报道,雪花在山东忙于并购并筹备分公司的时候,青啤已经先发制人,提出了最新的战斗目标:“割麦、扫雪、打燕京”,发狠要一统山东!   青啤在山东要消灭三个对手,其中雪花、燕京是外来入侵者,银麦啤酒则是当地揭竿而起的“农民军”!青啤意图在两个外敌立足未稳的时候,第一场战斗首先“割麦”(割掉银麦)。   青岛啤酒不仅拥有世界级的品牌影响力,更拥有550万吨的巨大产能;反观银麦,这个在沂蒙山腹地的啤酒企业,仅拥有40万吨的产能。   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较量。   青啤急于打响“割麦”战役,还有另外一个隐痛:2008年中国啤酒业的增幅从2007年的16%下滑到了不足6%。尽管青啤的增幅略高于行业水平,但在山东市场上,其下滑幅度明显增大,而且曾经占据90%以上的基地市场接连失手,枣庄、日照、潍坊甚至在青岛市,青啤市场受到了来自同一个对手的威胁:银麦啤酒!   也就是这一年,银麦啤酒的增幅却超过了37%。   作为青啤在山东市场上的第一个战略任务,“割麦”计划能否手到擒来?被“围剿”的银麦啤酒,能否“剿而不倒”,不断发展?  求生:避开品牌消耗战      内无粮草,外无救兵   三年前的银麦啤酒正在待“嫁”而沽。当时,英博在南方轰轰轰列购并,雪花在沿江沿海飞速布局,青啤三进济南战役接近尾声,银麦啤酒的主力市场也接连遭受对手的狂轰乱炸。济南市场被青啤用“买店”战术拿下后,各地企业的买店做法风生水起。终端门槛越抬越高的同时,企业盈利能力每况愈下!   银麦啤酒没有任何资本背景,在如此残酷的拼杀中陷入了迷茫:自身能力无法抗拒资本的打击,如何才能寻找一个资本靠山,寻得虎口下的一份安全呢?   此时的青啤在全国各地东征西战,在山东更是威风凛凛。之前,燕京啤酒为了限制青啤在北京和广西的攻势,买下山东的三孔、无名、莱州,意图威慑,但经营很不理想。一山不容二虎,国内外巨头没人愿意来趟这趟浑水,更不愿意从狼窝里掏骨头。   2006年底青啤更是高调宣布融资15个亿,在山东、苏北市场扩产110万吨,此举无异于向国内外巨头发出警示:山东地盘我做主!   在青啤势力版图覆盖下的银麦等二、三线企业,几乎成了青啤嘴边的一块肉,其他老虎若敢来和青岛啤酒抢食,等于是向青啤宣战。   所以,在2008年底收购烟台啤酒之前,青啤在山东市场接近10年没有购并,而是以攻城拔寨为主要攻击手段,境内的二、三线企业几乎全部处于疲于防守的亏损状态。   银麦啤酒也没有地域优势。银麦与青啤总部仅相距300公里,在银麦的周边,青啤已经在济南、日照、枣庄、苏北布局着接近10个分厂,与青岛总部遥相呼应,对银麦形成了半径不足200公里的大包围圈,总产能超过200万吨。   银麦啤酒这个当时还不足30万吨的企业,开始陷入内无粮草、外无救兵、找不到盟军的境地。   青啤在山东“只打不收”的做法,在长达10年的济南战役中体现得很明确,通过资本拼杀把济南啤酒打败后,短期内不去收购兼并,而是 直接在济南建立新厂,把对手逼入死路,这种不“优待俘虏”的做法让银麦开始考虑自身生存的问题!   对一个在陪练中求生存的区域型企业来说,最大的威胁莫过于被逼入绝境。而这也往往最能激发其生命潜能。从此开始,银麦啤酒决心从大包围圈中杀开一条生存的血路!     绕开品牌短板   从品牌传播上与青岛啤酒对抗?银麦曾经尝试过。比如,利用自己的保健啤

文档评论(0)

wx1711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