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文言文虚词复习.ppt

  1. 1、本文档共1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言常用虚词 (三)动词。 1.给予,授予。 ①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勾践灭吴》) ②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 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2.结交,亲附。 ①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②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 ③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 3.对付。 ①庞煖易与耳。 4.参加,参与。 ①骞叔之子与师。(《骞叔哭师》) 5.赞许,同意。 ①吾与点也。 ②朝过夕改,君子与之。 返回 文言常用虚词 【孰与】【与……孰】 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①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 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孰若】【与其……孰若】 表示选择(舍前取后),译为:“哪如”“与其……哪如……”①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 ②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童区寄传》) 返回 文言常用虚词 对下列各句“与”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②吾与汝毕力平险。 ③可得闻与? ④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⑤吾与点也。 ⑥子非三闾大夫与? ⑦桓公知天下诸候多与己也。 ⑧朝过而夕改,君子与之。 A.①②/③⑥/④⑦/⑤⑧ B.①/②/③⑥/④⑦/⑤⑧ C.①②/③⑥/④⑤/⑦⑧ D.①③/②/⑤⑦/⑥⑧ 1介词,替 2连词,和 3.6助词,表疑问 4.7动词,亲附 5.8动词,赞同 【答案:B】 返回 文言常用虚词 【则】 本义阐析:金文“则”字的左半部分,原先是个“鼎”字。 在古代,鼎可以象征国家政权和帝王之位,所以上古时多将刑书、法律刻在或铸在鼎上,作为人们行动的准则,由此可以懂得“则”字有“规范”、“准则”之意。 另外:“则”字的“准则”义可引申为“规章”、“规程”,而规章条文是分项分条的,因此“则”字能表示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如《〈论语〉十则》。 (一)连词 (二)副词 (三)名词 (五)动词 (四)通假 (六)通假 返回 文言常用虚词 (一)连词。 1.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 ①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鸿门宴》) ②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③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 ④临视,则虫集冠上(《促织》) 2.表示条件、假设关系。译为“假使”“如果”“要是……就”“那么”“就”“便”。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文言常用虚词 3.表示并列关系。 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①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②入则孝,出则弟。(《论语·学而》) ③小则获邑,大则得城。④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表示转折、让步关系。 表示转折时,用在后一分句,译为“可是”“却”;表示让步时,用在前一分句,译为“虽然”“倒是”。 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②手裁举,则双超忽而跃(《促织》) ③其室则迩,其人甚远。(《诗经》) 5.表示选择关系。常和“非”“不”呼应着用,译为“就是”“不是……就是”。①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 ②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勾践灭吴》) 返回 文言常用虚词 (二)副词。 1.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2.表对已然或发现的强调。可译为“已经”“原来”“原来已经”。 ①及诸河,则在舟中矣。(《殽之战》 返回 文言常用虚词 (三)名词。 1.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 ①《论语》六则。 2。准则,法则。 ①以身作则。 (四)动词。效法。 ①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 (五)通假。 同“辄”,总是,常常。 ①居则曰:“不吾知也!” 返回 文言常用虚词 对下列各句中“则”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⑵唇亡则齿寒 ⑶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⑷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⑸非死,则徒尔 ⑹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 ⑺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乎 ⑻口耳之间则四寸耳 ⑼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⑽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⑾项羽则受璧,置之座上 ⑿公使阳处父

文档评论(0)

nuve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