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海遗址生殖崇拜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查海遗址生殖崇拜考   摘 要:查海遗址的发掘,为辽西地区的史前考古打开了新的视角,特别是“龙形”堆石和居室葬的发现,为探讨史前先民的精神领域研究提供了难得的材料。在人口高死亡率、低增长率的史前时期,蛇作为男性生殖器的象征,蟾蜍作为女性生殖器的象征,已经成为查海先民主要的生殖崇拜对象。这种意识形态表现在实物上,便是各种类蛇和类蛙的纹饰、器物和遗迹的出现,而其中又以类蛇为主导。可见在查海聚落中,以男女为主体的独立家庭已经存在,而其中男性在家庭和聚落中已经占据了主要地位。   关键词:查海遗址;兴隆洼文化;生殖崇拜;居室葬;龙形堆石   中图分类号:B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8-0005-04   生殖崇拜,作为曾在世界各地的原始初民中普遍盛行的文化现象,在中国的许多民族中屡有发现。人们用类似表象的物体借以象征生殖器,借助祭祀、巫术和祈殖仪式,以期使自身获得旺盛的生育能力。黑格尔说:“东方所强调和崇敬的往往是自然界的普遍的生命力,不是思想意识的精神性和威力而是生殖方面的创造力。……对自然界普遍的生殖力的看法是用雌雄生殖器的形状来表现和崇拜的。”[1]弗雷泽认为:“吃饭和生育,是人类在古代的基本需求,如果不首先满足这些需求,人类本身就不能生存。因此,食物和子嗣这两样是人通过巫术仪式所主要追求的目标。”[2]国内对生殖崇拜文化的研究始于闻一多[3]和卫聚贤[4]等,他们从古文字和神化传说等角度分析中国上古时期的生殖崇拜,并取得一定成果。赵国华先生借助大量考古资料,把“产食文化”和“性文化”揉合在一起,提出了生殖崇拜文化论的理论[5]。此外,李?\山先生的《史前生殖崇拜及其信仰》[6]、王炳华先生的《生殖崇拜:早期人类精神文化的核心》[7]等,都是史前生殖崇拜的研究论文。对生殖崇拜文化的研究,学者多通过考古材料与文献资料结合的方法,未分析遗物、遗迹与聚落的相关性,以至于研究结果略显偏颇。本文对查海遗址出土的相关遗存进行分析,以期深入研究查海先民的崇拜信仰。   一、查海遗址特殊类遗存   查海遗址位于辽宁省阜新市蒙古族自治县沙拉乡查海村,自1982年被发现以来,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对其进行了7次发掘,比较清楚地揭开了查海遗址的聚落面貌。整个遗址为封闭式的围沟聚落,居住址位于围沟内侧,聚落中心为室外墓葬区,室外墓葬区北部摆塑有“龙形”堆石。发掘共清理出房址55座、室外葬10座、居室葬6座,居室葬分别分布于6座房址的内部,其所属房址位于遗址的东南侧及中部[8]。从生殖崇拜的角度讲,查海遗址共有三点引人关注,分别是:“龙形”堆石、居室葬和蛇衔蟾蜍纹斜腹罐,这三例遗存在同时期内的其他考古学文化中均未发现,含义特殊,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   查海遗址共发现6座居室葬,均为竖穴土圹式,开口于室内活动面垫土层下,统一挖凿于基岩层下。墓主均为儿童,葬式为头北足南。墓口部分为经过砸实的硬面,与居住面连成一体,不见明显的打破迹象,表明死者埋入房址后,房址还继续使用。墓葬在房址中的位置较有规律,一种情况为:墓坑紧依房址的一侧穴壁,或与穴壁略有距离,但均大体与穴壁保持平行;另一种情况为:墓坑不与房址穴壁保持平行,一端靠近灶址,一端靠近房址穴壁。   遗址“中心”墓区的北部堆塑有“龙形”堆石,为人工在一条横穿遗址中部的基岩脉线上用玄武岩堆摆而成(图1)。“龙头”和“龙身”堆摆石块厚密,尾部堆摆石块较为松散。堆石全长19.7米,头部宽约3.8、厚约2.85米,“龙身”宽约2.2、厚约0.16米,尾部散乱,整体造型呈昂首弓背状。在堆塑南侧的下方清理出墓葬10座、祭祀坑3座,祭祀坑内发现有部分猪骨。   F39位于遗址北部,是一个平面近圆角方形的半地穴房址。房址凿于生土和基岩内,室内中心设有一个圆形坑式灶。活动面出土遗物有石器、陶器、鹿齿残块等。在灶的东侧发现有一AII式斜腹罐,斜腹罐的下半部浮雕对衬动物造像,一侧浮雕单体蟾蜍,另一侧浮雕蛇衔蟾蜍(图2)。在F23的居住面和F33、F49的填土中也发现有类似的纹样陶片,可见此浮雕纹样并不是查海先民的无意生产,而是有意识的制作。   二、遗存生殖崇拜分析   (一)居室葬的生殖崇拜因素   以往对居室葬的研究,学者常着眼于兴隆洼遗址M118这个单个案例,进而推论出整个兴隆洼文化的墓葬内涵,认为“兴隆洼居文化室葬的死者是生者崇拜、祭祀的对象”[9],或者直接称为“祖先崇拜”[10]。虽然在查海聚落内部出现居室葬,但无论是其所属房址的形制和布局,还是墓葬的形制结构、随葬品的多寡,均不能体现其特殊性的含义。因此仅靠单一的例子去探讨整个文化的墓葬特征和内涵是不可取的。   在东南亚和台湾的许多土著民族中,直到上个世纪还存在着居室葬的风习。陈国钧先生曾经对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