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航空港区梅河治理之海绵城市介绍李三民王词重贺环宇摘要随着.doc

郑州航空港区梅河治理之海绵城市介绍李三民王词重贺环宇摘要随着.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郑州航空港区梅河治理之海绵城市介绍李三民王词重贺环宇摘要随着.doc

郑州航空港区梅河治理之海绵城市介绍 李三民 王词重 贺环宇 摘 要 随着城镇化发展和气候变化影响,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紊乱、水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加剧,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加快建设水生态文明已逐渐成为共识。城市河流水系是水生态的重要载体,从海绵城市建设角度出发,分析修复城市河流水系、维持水环境健康的重要性,提出在宏观层次上构建以河流为骨架的生态水网体系,中观层次上优化以河流为纽带的海绵系统,微观层次上形成以河流为载体的海绵体,是缓解城市内涝、减少水污染、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的科学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海绵城市 水问题 河流治理 途径 1 项目概况 郑州航空港区地处河南省会郑州市的东南部,是以新郑国际机场为核心的航空都市区,总面积约368m2(不含空港核心区),除机场核心区外,主要分为东港、南港、北港三大板块。梅河发源于航空港区薛店镇大吴庄西北约200m处,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南港地区,最终汇入双洎河(图1)。 图1 梅河水系区位图 南港地区梅河水系虽拥有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高路河、黎明河、庙后唐沟等河流,但可用水资源有限,部分河流常出现季节性断流现象;另一方面,南港区位于浅山与冲积平原过渡区,局部地势低洼,径流系数大,产流多,汇流快,加之许多河道行洪断面小、堤防破损、防洪布局不完善等问题,易发生洪涝灾害。此外,随着港区的建设和发展,沿河两岸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所产生的污水、垃圾大量排入河道,造成水环境的严重污染,城市河流治理迫在眉睫。 梅河作为航空港区规划建设的一条主要生态景观廊道,目前现状水系水量很小,宽度仅1~3m左右,由于是季节性排洪河道,全年变化幅度很大,且水质没有保证,河道周边为广袤的农耕区,伴有疏落的树木覆盖,形成一条狭小的断断续续的绿化带,虽然具备一定的生态基础,但缺乏综合治理、开发利用及保护。面对南港日益凸显的城市水问题,在梅河生态治理中应充分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来开展,发挥河流的综合效益,促进城市河流治理和生态修复。 2 梅河水系生态治理思路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河流治理从宏观统筹,推动城市河流的保护和修复与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灰色基础设施建设网络衔接,构建水生态安全格局;从中观控制,完善城市河流汇水面域的公园绿地、建筑小区、道路广场等雨水子系统的连接组合,优化雨洪管理系统的调蓄模式;从微观着手,综合应用多种低影响开发技术措施治理城市河流,促进雨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有效性和时效性。通过层层推进的“三维结构”,由点及面,由局部到整体,由具体实施到上层规划,实现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河流治理协同发展。 2.1 宏观层面——构建以河流为骨架的生态水网体系 根据《郑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7~2030年)》,航空港区南部将建设规划以双鹤湖为核心的海绵城市示范区,梅河既是示范区重点建设的水系之一,又是航空港区南部整体规划水系系统“七纵、四横、双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合航空港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构建“水网+路网+绿网”的生态水网体系,形成“蓝、灰共生,蓝、绿交融”的新型城市生态本底。其中,水系作为“蓝网”贯通海绵城市空间脉络,能迅速控制雨后城市秩序、有效组织正常人居生活。而梅河便是整体水网格局构建中的一支重要河流,在生态治理过程中,为保证堤防和岸坡稳定、水体可循环利用、生态环境的完整性与可平衡性以及方便管理和整体美观,现状梅河水系河道走向基本不变,并适当进行河线的截弯取直,保持梅河干流与高路河上游连通部分不变,并在下游与新修横向渠道双鹤湖中央公园水系相连通;梅河支流上游与新增园博园水系、如意河横向贯通,进而连接黎明河、浮清河使之形成网络。同时,高路河中部新挖莲鹤湖与黎明河中段新修翔鹤湖,也共同承担着城市中央雨洪系统调蓄枢纽的重任,大大促进了城市行洪与排涝功能的发挥。 城市道路是城市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对城市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居民生活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在道路建设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对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造成诸多负面影响。一方面,城市道路作为贯穿城市的线性系统,切割和侵占了城市水系、绿地;另一方面,城市道路作为汇水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受纳水体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因此,为减轻道路建设对城市水污染和水循环的不利影响,基于现有规划的水网与路网系统整合便显得至关重要。在确保城市道路功能正常发挥的前提下,以路网为空间介质,联结梅河周边水系与城市功能分区,同时结合城市管网设施及其它各类措施与水利防洪工程措施的衔接,引导雨水沿管道安全进入水系,实现以道路为骨架的城市空间和以河流为骨架的生态网络融合共生,从空间结构上解决生态和环境问题,促进系统治理效益的发挥。 城市绿地作为土地利用类型之一,是城市生态环境和景观的重要载体,在维持城市生态平衡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海绵城

文档评论(0)

sunguoh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