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美标准分析长恨歌两种英译版本.docVIP

基于三美标准分析长恨歌两种英译版本.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三美标准分析长恨歌两种英译版本

基于三美标准分析长恨歌两种英译版本   摘要:《长恨歌》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代表作,这首叙事诗以安史之乱为背景,用汉乐府体裁叙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尽管国内外有很多译者都尝试过英译《长恨歌》,但本文主要选取了许渊冲先生和杨宪益及戴乃迭夫妇的英译篇章,并以许渊冲先生的诗译标准“三美原则”为参考标准,浅要对比研究这两种英译版本。   关键词:《长恨歌》,英译本,对比研究,三美原则   1.引言   白居易的《长恨歌》运用多重手法描写了安史之乱之下的帝国蓝图,它不仅传递了很多历史文化信息,更展现了对凄婉悲情的爱情故事的动容之情,让世人感叹。历来人们对《长恨歌》的英译做出各种研究,但本文主要选取杨宪益夫妇和许渊冲先生所译的版本进行比较研究。   国内诗歌翻译以许渊冲先生为主要代表,他的“意美”、“音美”和“形美”的翻译标准对国内诗歌外译起到了重要的标杆作用。诗歌和诗歌翻译都是艺术,而艺术的特点就是美,所以在诗歌翻译的过程中,“美”就成为最高标准(许渊冲,2010:13)。所以在此我们对比研究的标准也主要以许渊冲先生的“三美”原则为依据。   2.分析角度――三美原则   2.1音美角度   诗歌之所以能够广为流传在于其意义明了,充满乐律。从英语诗歌的音韵角度而言,杨氏夫妇翻译的《长恨歌》更像自由诗,不强调押韵;而许渊冲的《长恨歌》英译则将尾韵发挥到极致,例如: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The beauty-loving monarch longed year after year,(a)   To find a beautiful lady without peer.(a)   A maiden of the Yang’s to womanhood just grown,(b)   In inner chambers bred,to the world was unknown.(b)   而杨氏夫妇的译本:   Appreciating feminine charms,   The Han emperor sought a great beauty.   Throughout his empire he searched   for many years without success.   Then a daughter of the Yang family   Matured to womanhood.   Since she was secluded in her chamber,   None outside had seen her.   而从诗歌节奏节拍而言,许的译本利用弱拍和重拍来分别代替汉语里面的平仄声,使得英文译本读起来和原诗句气势差不多,感情节奏的起伏也相似,充满音乐美。但杨氏夫妇并没有刻意追求译文的节奏感。   2.2形美角度   所谓形美,主要指做到对原来诗歌的句式的保留或相近,但中文诗歌运用很多对偶、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这就加深了英译汉语诗歌的难度。   从形似角度而言,《长恨歌》是一首七言古诗,原诗共120行。单从行数方面看,杨氏夫妇的译文共有208行,每行字数较少,长短不一;而许先生的译本与原诗一样一共有120行,且字数差不多,接近原文格式(方冬革,17-18)。从中英文本身特点上,汉语译成英语必然会造成字数变多,行数变多这样的现象,但是许的版本对于处理这点做了很好的处理,以单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译文为例:   杨氏夫妇:But her pale face was sad,Tear filled her eyes,Like a blossoming pear tree in spring,With rain drops on its petal.   许渊冲:Her jade-white face crisscrossed with tears in lonely world,Like a spray of pear blossoms in spring rain impearled.   比较两篇译文,杨氏夫妇译文有四行,但每句音节分布不一,相差约莫5个音节;许的译文为两行,且两行音节较接近。杨氏夫妇的译文优势在于读起来内容充分,而且重点清晰,这有利于不懂中文的外国人对故事整体的把握。许渊冲先生的译文句子整齐、流畅,节奏感强,和杨氏夫妇译文相比更能体现汉诗英译中“形美”的原则,并能够很好地展现中文特色。   2.3意美角度   对于三美,许渊冲认为最重要的是意美。即诗歌翻译最首要的任务是意思精确且完美地传达,这也符合翻译的基本精神。但具体怎么翻译,还要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