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尕如果再拍一次,我会做得更好.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尕如果再拍一次,我会做得更好   2005年10月,第10届全运会在江苏南京举办。开幕式上,大型团体操表演如火如荼,在体育场中心从地平面升起了一个很大的道具,演员们从场边向中心的道具涌去……“小孩,别在这里捣乱!”突然,一位女士不由分说从人群中揪出一个大男孩就往场外拽。那个男孩就是李尕,2003年刚刚大学毕业分配到新华社湖南分社当摄影记者。当时在内场边缘拍摄的李尕,见光线很暗,便打算也跟着演员们溜进场内,想着如果能凑得很近用鱼眼镜头仰拍效果会不错,没想到被内场导演抓了个正着。   一转眼5年多时间过去了,当初的那个敢闯的“捣乱”男孩已经有了小小的名气,摘取了包括“亚洲风采”、“华赛”、“金镜头”等不同赛事大大小小的奖项。不过我留意到李尕,并不是因为这些奖项,而是他照片中所透出的那种良好的影像感觉。   “这孩子挺有想法”是很多人对李尕的评价。李尕说,摄影让他更关注周边的许多细节。正是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让摄影记者李尕在拍摄中并不简单地求“快”,他的作品让人感到他在现场的“慢”观看,感到他在不断地寻求新的视角,追求与众不同的视觉体验。   李尕自言是个完美主义者。他说,摄影给他带来的遗憾远远多于满足,任何一张照片,如果能再拍一次,他都会做得更好。   李尕认为,摄影记者的每一次拍摄都应该是一个全新的命题,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新闻,也不会有相同的采访,镜头里更不会有重复的瞬间。对于新闻摄影来说,“经验”能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有时甚至很可怕。“经验”还很容易让摄影师对新闻事件产生“经验主义”式的误读,容易让摄影师趋于保守、难于突破自我。正是这种“去经验主义”的实践,让李尕在体育摄影中佳作频出。   小小的成绩并没有让李尕沾沾自喜。他说,回望过去七年多时间,由于大部分精力被动态的新闻事件所占据,并没有持续关注、拍摄的专题,这让他觉得内心不安,也经常反省和思考。的确,浏览李尕这些年的发稿照片,尽管对于社会,对于生活,他有独特的关注点,但相对于那些优秀的老记者来说,他对于生活的体验和考察远不够宽广和深入。我们能看到他拍出一些不错的作品,但尚算不上是力作。对于一个成长中的年轻人来说,这或许有点过于苛求,不过因了他自身良好的素质,因了他的勤奋与好思,因了他的善于反省与冷静,我们有理由期待李尕的新闻摄影之路走得更扎实,更宽阔。      你是怎么开始摄影的?为什么选择这个职业?   1999年我进入湖南大学新闻专业学习,因为开设有基础摄影和新闻摄影课程,我开始接触到摄影。大学期间我加入了校园周边一个叫做NO2的摄影沙龙,认识了很多喜欢摄影的朋友。这个摄影沙龙主要开展人像和广告摄影活动,跟新闻摄影的关系不大,不过可以学到一些摄影的基本技术。大学时,我坚持认为新闻真实的基石是“眼睛看到的真实”,认为图片是最直接的、不易被时代篡改的新闻表现形式,所以我选择用摄影的方式来实践自己的新闻理想。2003年大学毕业,我就进入新华社湖南分社从事新闻摄影工作。      从你参加工作至今已经有七年多的时间了。你主要拍摄过哪些题材?对于题材,你有什么偏好吗?职务作品和个人创作这两者之间,你是如何平衡的?   工作至今拍摄的题材以体育赛事和一些突发事件、社会小专题居多。拍摄的兴趣点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转移变化,现在希望自己能多拍一些人物,希望能用图片说一些人和他们的故事。   我认为职务作品和个人创作在过程上并不矛盾。很多优秀的作品,是在职务性、流程性的拍摄中产生的,而且很多职务作品也需要个人创作。当然,如果这两者在具体的拍摄中发生矛盾的话,必须优先保障职务作品的拍摄,因为这是我的职业。例如拍摄体育赛事,赛场会设置很多拍摄位置,有的位置是用来进行流程性常规照片拍摄的,有的位置是进行艺术创作的,我需要规划好自己的拍摄计划,在比赛不同的时段选择相应的摄影位置,在绝对保障职务照片的前提下再进行创作。   此外,在采访中拍摄的一些照片是代表个人的观点和角度,这些照片我会选择不发表,这并不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和发稿。      你参加过哪些重大报道?说一说采访中的苦与乐,以及让你印象深刻的成功与失败的采访经历。   我参与过南非世界杯、北京奥运会、大阪世界田径锦标赛、多哈亚运会、广州亚运会和汶川地震、郴州列车相撞、株洲高架桥坍塌事故等报道。   记得采访汶川地震时,我和新华社上海分社文字记者叶锋在映秀跟随搜救队伍去寻找失事的直升机残骸。已经在山里爬了一天一夜、精疲力尽的我俩,在海拔两千多米的山地和一匹狼狭路相逢。之前一直想去拍野生动物的我,这时却不敢贸然举起相机,以免引发狼的攻击。和狼对视片刻后,狼绕道走远,我们长舒一口气。此时叶锋故作镇定地说:“别紧张,我身上有刀!”然后从包里掏出了一把半寸长的小刀在我前面比划,令我直冒冷汗。就像这次途中遇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