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公平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基于教育公平感的视角tyewucb_.docx

高校大学生公平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基于教育公平感的视角tyewucb_.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校大学生公平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基于教育公平感的视角tyewucb_

2009年第6期 2009年第6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1 7卷 V01.17 (总70期) JOURNAl,OF SJTU(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SUM。No.70 高校大学生公平心理与行为的研究 ——基于教育公平感的视角 吕晓俊, 刘帮成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200030) 摘 要:教育公平感是对教育事实存在进行判断时引发的主观体验,影响着人们的行 为动机。本研究运用自编问卷考察了1 032名在校大学生教育公平感的现状以及不公体验 下的行为表现,分析了性别、家庭居住地、家庭背景等因素对教育公平感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教育公平感;行为;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13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095(2009)06—0072一07 法。[32教育公平的判断受到判断主体个人特征 一、问题的提出 (价值观、背景、认知、情感等)的浓厚影响,使 社会公平从其本质而言是指社会资源的 得教育公平感呈现出鲜明的个人或群体差异。 分配情况,而教育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 现有文献中有关教育公平的研究主要集 用。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教育是 中于三个主题:其一是对教育公平内涵的探 实现社会公平的伟大工具。”教育公平是社会 讨,[4][明其二是对教育公平性的评估,不少学者 公平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 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衡量教育公平事实的 伸。[1]人们的教育水平、教育背景影响了社会 框架和指标体系,[6-8]第三是教育公平的政策 成员进入某些行业获得职位的可能,最终影响 研究。[1][9]相对而言,教育公平感的实证研究尚 他们的收入水平和拥有权利的状况。因此,探 不多见,除了刘裕对不公平感的结构及其与幸 讨教育公平的话题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福感之间的关系做过探讨。[10]大学生是教育公 教育公平的思想源远流长,涉及的学科内 平生成结果的直接承担者,他们对教育公平有着 容丰富,依照教育公平的实现过程,学术界通 最为直接的认识和体验,本研究拟从教育公平判 常将教育公平分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 断的角度,通过现场调查的方法,描绘大学生教 公平。起点公平是指受教育者权利和机会公 育公平感的现状及其对行为的影响,以期研究结 平,过程公平是指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结 果能为高等教育政策的制定带来启发。 果公平是指教育质量公平。[23事实上,教育公 二、取样与研究方法 平还表现为事实存在和价值判断两种形式:前 者指相同的社会成员对教育资源的实际享有 1.取样群体 的平等状态;后者是对这种平等状况的评价。 本研究随机抽取了上海、江苏两地的4所大 教育公平感就是对教育事实存在进行判断时 学,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教育公平感现状调查。 引发的主观体验,是基于个体(群体)对教育公 在所确定的大学中借助课堂教学间隙统一发放 平事实的“实然”与“应然”状态之间关系的看 问卷,当堂完成调查。共发放问卷ii00份,有效 收稿日期:2009—1l—03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8CSH027) 作者简介:吕晓俊(1973一),女,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讲师,博士。 万方数据 2009年第 2009年第6期 吕晓俊,等高校大学生公平心理与行为的研究 73 问卷1032份。样本的具体构成如下:男性468 著性水平P一.000,说明数据适合进行因素分 人,占46.1%,女性548人,占53.9%;大一14 析。在因素分析中,采用主成份分析法,抽取 人,占1.4%,大二756人,占74%,大三209人, 出了特征值大于1的九个因素,累积方差贡献 占20.5%,大四42人,占4.1%;来自大中城市 率为72.37%。为了迸一步整合教育公平感维 455人,占44.7%,来自县级市204人,占20%, 度,获得更简洁的结构。研究对已抽取的九因 来自乡镇175人,占17.2%,来自农村184人,占 素进行了二阶因素分析。获得三因素的结构, 18.1%;父亲职业属于国家机关干部的135人, 研究将三个因素分别命名为: 占13.3%;属于专业技术人员的89人,占8.7%; (1)教育权利公平感:主要包括入学机会 属于企业管理人员的111人,占10.9%;属于个 和互动参与,考察不同生源背景的学生是否有 体户的124人,占12.2%;属于工人的259人,占 公平入学机会,以及在与教师的互动中是否被 25.4%;属于农民的138人,占13.6%;属于军人 公平对待。 的3人,占0.3%;其他159人,占15.6%。 (2)教育过程公平感:主要包括教育目标、 2.研究工具 选拔流程和情感培养,考察高等

文档评论(0)

beoe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