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歌诗传唱对唐诗繁荣的影响
摘 要:诗与乐、舞有密切的关系,唐诗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笔者认为,歌诗传唱的形式使唐诗有着极大的社会基础,为唐诗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歌诗 唐诗 说唱 传播
《尚书?舜典》说:“诗言志,歌永言”,这可以说是古人给歌诗立的定义。“歌诗”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十六年》,曰:“歌诗必类。”意指诗歌演唱。《墨子?公孟篇》中说:“歌诗三百。”《汉书?艺文志》“诗赋五类”最后一类就是“歌诗”。白居易《与元九书》道:“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用。”任半塘先生认为:“歌诗,仅用于肉声,不包含乐器之声,其意较狭;‘声诗’云云,则兼赅乐与容二者之声。”我认为用“歌诗”作为入乐入舞的诗的通称还是比较合适的。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据史料记载,《诗经》各篇都是可以合乐歌唱的。两汉所谓“乐府”是指音乐机关。但魏晋六朝将乐府所唱的诗,汉人原叫“歌诗”的也叫“乐府”。“歌诗”,不管它形体如何演变,永远是文学的一个主流。任半塘先生在其《唐声诗》中对唐诗传唱的情况曾有详细的描述。以大量的材料证明了唐诗中相当一部分作品作为歌词被人们普遍演唱的事实。
唐代诗歌繁荣,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国家空前规模的统一,对文学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南北水陆交通顺畅,使作家生活视野扩大了。而国内各民族关系更为融洽,中外文化交流,也比过去更加活跃。其次,经济繁荣,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在基本的生存需求满足之后,人们自然有余力追求精神生活。唐传奇《东城老父传》中道:“昭成皇后之在相王府,诞圣于八月五日,中兴之后,制为千秋节,赐天下民牛酒乐三日,命之曰‘?’,以为常也。”唐代的君主很重视诗歌,也大都能诗。永明体的创立使诗找到了最易诵读和入乐的形式;而入乐演唱成为诗传播的一种媒体,在尚未出现活字印刷的唐代,说唱演出是文学传播的最快捷的好方法。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云:“文学作品靠了媒体才能在读者中起作用,不同的媒体对文学创作有不同的要求,创作不得不适应,甚至迁就这些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文学创作的状况是取决于传媒的。”我认为歌诗传唱对唐诗繁荣起到了直接的促进作用。
音乐有团结人心、抒发情感、娱乐身心的妙用。因此,乐教一直是统治阶级借以维护政权的一个重要方面。《尚书?舜典》云:“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周礼?春宫》曰:“大司乐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威、大磬、大夏、大?、大武。”两汉设有乐府,唐朝有太常寺,它们都是国家设立的管理音乐的机关。
对于广大群众而言,音乐的教化作用是在轻松的娱乐中进行的。载歌载舞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历史证明,当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生活富足,就会出现歌舞升平的局面,而唐朝正逢其时。而上至皇帝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能享受其中的快乐。唐武平一《景龙女馆记》云:“四年春,上宴于桃花园,群臣毕从。学士李峤等各献桃花诗,上令宫女歌之。辞既清婉,歌仍妙绝。献诗者舞蹈,称万岁。”“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记录了当时达官贵人们交谊往来时歌舞之频繁。而李龟年就是当时著名的演唱艺人。“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反映了戍边将士送别时情景。唐传奇《李娃传》中描写了一段民间比赛演唱本领的情形:观众群聚,“于是奋髯扬眉,扼腕顿颡而登,乃歌《白马》之词,恃其夙胜,顾眄左右,旁若无人……有顷,东肆长于北隅上设连榻,有乌巾少年,左右五六人,秉?而至,即生也。整衣裳,俯仰甚徐,申喉发调,容若不胜,乃歌《薤露》之章,举声清越,响振林木,曲度未终,闻者?欷掩泣。”引文中提到演唱了《白马》、《薤露》两首歌。郭茂倩《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二》中收有四首《薤露》,引文中提到的《薤露》,所表达的意思与古时相同都是丧歌。《乐府诗集》收入11首《白马篇》,诗意为“白马者,见乘白马而为此曲,言人当立功之事,尽力为国,不可念私也。”而引文中的《白马》,取古时用白马为牺牲之意,因此,为祭奠时的乐曲。这说明歌诗创作有继承有发展,呈现出与生活相谐调适应的活力。而“旗亭画壁”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生动地描绘了歌诗演唱的情形: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三人共诣旗亭饮酒,座中伶人十数会燕。三人订约说:“我辈各擅诗名,今观诸伶讴,若诗入歌词多者为优。”一伶唱“寒雨连江夜入吴”,昌龄引手画壁曰:“一绝句。”接着一伶唱:“开箧泪沾臆”,高适引手画壁曰:“一绝句。”接着又一伶唱:“奉帚平明金殿开”,昌龄又画壁曰:“二绝句。”之焕指诸妓中最美的一人说:“此子所唱,如非我诗,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