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 經常帳失衡之因素—文獻回顧
各家對於全球經濟失衡現象的產生有很多解釋 ,主要的觀點列舉如下:
Obstfeld 和 Rogoff(2005)以及其他許多學者認為主要的原因包括美國儲蓄率太
低、政府赤字問題嚴重、能源價格飆漲。 Backus 等人(2006)認為美國雖然儲蓄
率低,可是財富對國內生產毛額的比率仍然維持高點。反觀一些國家(不限於新
興國家)因為投資低落、經濟成長緩慢,資本流出至美國以及其他成長快速的國
家,造成今天全球經常帳的失衡;石油價格高漲則為次要因素。Greenspan(2004)
主張美國之所以能夠創下如此高額的負債和全球金融整合的高度提升有關。IMF
在「2004 全球金融穩定報告」(Global Financial Stability Report 2004)中
提出新興國家之所以成為資本出口國的主因是過度調整國際收支結構,在歷經金
融危機之後基於金融安全的考量,積極累積外匯存底同時轉為向國內金融市場融
資,以降低對國外資金的依賴 1 。
此外,更有學者提出這些所謂「經濟失衡」的現象其實是均衡的結果。
Caballero等人(2006)以資產供需為架構建立了一套經濟模型,透過均衡分析
說明目前所謂 「經濟失衡」的現象 (包括美國自九0年代以降經常帳赤字的惡化、
實質利率的低落以及美國資產佔全 球投資組合比重不斷上升等)。他認為這些現
象其實是不同經濟體在成長差異以及金融發展 差異下所自然衍生的「均衡」結
果,將在第三節做更進一步的討論。
歸納上述文獻,本章前二節將依據檢討對象的不同,分別從美國以及新興國
家儲蓄與投資的情形解釋經常帳失衡的原因;第三節為Caballero等人的均衡分
析;其他觀點則整理在第四節。
第一節 美國儲蓄率偏低
眾多學者如 Summers (2004), Roach (2004), Obstfeld 和 Rogoff (2005)
主張儲蓄率過低導致美國貿易赤字問題嚴重,至於美國儲蓄持續下降的原因過去
文獻多有討論但眾說分歧。
1 此處所指資本出口國意為經常帳(資本和金融帳)餘額為正(負)。
14
Stiglitz(2004)、Summers(2004)和 Rajan(2005)認為美國鉅額的財政赤字
是儲蓄低落的主因,Buffet(2003)也指稱美國政府和民間過度消費。其他解釋還
包括儲蓄結構的改變、人口結構的因素、信用取得容易、利率水準走低,以及房
價上升造成財富效果等。例如Parker (1999)從消費增加的原因探討並提出以下
三點主張:一、耐久財的消費增加可視為儲蓄結構的改變。二、消費的增加和人
口結構並無太大關係。三、財富效果解釋消費增加的情形有限,因為歷史資料顯
示消費潮的出現在先,財富收入比明顯提高在後。Loayza、Hebbel、Serven (2000)
的實證研究指出影響世界各國儲蓄率多寡的主要原因包括老年人口的比例以及
金融自由化程度等。一般而言已開發國家人口老化問題較嚴重,儲蓄率也較低,
符合生命循環假說的概念。至於金融自由化對儲蓄則具有負面影響,可能的解釋
是信用取得容易減低了儲蓄的動機。Lusardi等人(2001)認為耐久財消費的增
加以及財富效果都是導致儲蓄減少的重要原因。Bosworth 和 Bell(2005)認為通
貨膨脹對名目收入的調整和財富效果是兩個重要的因素,而耐久財消費的增加對
於儲蓄的影響不大。通貨膨脹減少時家計部門甚至會從借方變成貸方,儲蓄率變
成負值;資本利得帶來的財富效果則能刺激消費、減少儲蓄。
Backus 等人(2006)不支持「美國政府赤字導致儲蓄率降低,進而造成經常
帳赤字」的說法,也不認為美國過度消費,並舉出德國、日本做為反例。這兩個
國家的政府赤字規模和美國相當,經常帳盈餘卻高達 3-4%的國內生產毛額。他
主張儲蓄率降低只是反映消費的增加,而消費的增加來自消費者的資產價值提
高,代表的是美國強勁的經濟實力因此毋須擔憂。此外,他認為國際資本流動的
方向基本上由實質GDP成長率低的國家流向實質GDP成長率高的國家,和他提出
相似看法的學者還有 Bernanke(2005)、 Caballer o、 Fahri 和 Gourinchas
(2005)、Engel和Rogers(2005)。
不同於以上文獻解釋美國儲蓄率過低的原因,有學者認為美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