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日本的技术政策
PAGE
PAGE 1
日本的技術政策
許瓊文/工研院經資中心正研究員
摘要
日本的科技發展已經脫離追趕歐美主要國家的時代,成為科技先進國家。面對知識經濟發展,知識之創造、流通與加值成為各國競爭關鍵,日本政府為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特別設立直屬於首相的「內閣府」,負責政府組織再造工程,並對於經濟政策和科技政策,力圖結構性與典範性的蛻變。日本自2001年1月起,即正式展開政府整體組織的重整,在推行科技行政體制重組方面,於內閣綜合科學技術會議下,由文部科學省負責整合學術與基礎研究、綜合協調各省科學技術活動,建立因應科技的戰略性體制。
配合整體政府體制改革,通商產業省(MITI)改制為經濟產業省(METI),而隸屬其下的工業技術院(Agency of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IST),也自2001年4月起,將所屬的15個研究所與計量教習所統合改制為獨立行政法人「產業技術總合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IST),以改革屬於國立研究所之長期的官僚體制,所造成研究資源缺乏流動性與組織彈性。
日本政府期望科技體制改革能達到激發和增強科研機構活力、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進而加速科研成果產業化進程、適應科技領域迅速且激烈的國際競爭等效果。另亦師法美國積極建構技術移轉環境,如制定「大學技術移轉促進法」、「產業活力再生特別措置法」、「產業技術力強化法」等相關法規,促進研發成果的移轉與運用。
壹、日本技術政策發展演進
日本的產業技術政策,自明治維新以來主要以引進歐美主要國家的先進技術及培育人才而建立基礎,1960年代開始進行自主性技術開發,70年代以加強技術開發支援措施,如筑波研究學園都市的形成,80年代則以建構創造性技術開發基盤,強化其基礎科技,進入90年代科技全球化的趨勢,各國要求日本科技發展必須更有益於全球。到了知識經濟時代,正是日本面臨結構性調整,使其科技發展能更具創新與彈性,整個政策是因應時代的需求,朝向支援解決政策性課題方向展開。
一、1950年代-海外引進技術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復興期主要是從海外引進技術並加以活用,進入1950年代,在產業合理化中增加了產業基盤的擴充、新興及成長產業的培育、振興策略,如:1955年石油化學工業育成對策、1956年機械工業振興臨時措置法、1957年電子工業振興臨時措置法等政策。此外採取進口限制保護國內廠商,同時也開放外匯管制以利於引進國外技術,進而活躍國外技術的引進活動,例如於1953年之技術引進費用之比重已過研究開發費的10%(約380億日圓對50億日圓)。
二、1960年代-加強自主性技術開發
1960年代為高度成長期,為加強自主性技術開發能力,構建民間企業共同研究環境,因此創設研究開發補助金、委託費等制度,亦建立「大型計畫制度」規劃研發期間長、風險大之先導性、革新性技術的開發。雖然民間企業進行技術引進之技術革新,研究投資在1961年占國民所得達1.7%,但仍存在研究投資之絕對淨額過小、國家負擔比率偏低,及技術累積不足等問題。為促成產業快速成長及加強國際競爭力,技術開發即針對產業最急需開發,且具廣泛應用之技術,及貿易自由化後需要於較短期內解決之技術等原則,重點開發如能源技術、材料相關技術、製程相關技術、控制技術、電子技術等核心技術。開發措施則以民間企業的開發、國家的開發及引進國外技術三者間取得平衡為原則。
三、1970年代-加強技術開發支援措施
進入1970年代,日本政府在產業的創造與協助方面,以研究開發與設計等密集度高產業之創造與協助為發展對象,因此,朝向遠景的明確化、加強技術開發支援措施等方向推展。除了更加充實大型計畫之內容,扶植超大型積體電路的共同研究開發之推展外,亦進行國立研究機關的再整編,如:筑波研究學園都市的形成。於此時期之技術開發,並不僅限於產業的振興,同時也注意到資源、能源、公害環境、醫療、福祉問題,甚至國際合作問題等廣範圍課題之對應。
四、1980年代-建構創造性技術開發之基盤
1980年代日本之技術立國逐漸形成,積極對貫通次世代技術革新挑戰,並進行技術開發,因其國民總所得已占全世界十分之一,國際輿論要求日本在科學技術面應提高其貢獻度。對技術需求,主要包括能源制約的放鬆、生活品質的提昇及地域社會的充實、產業創造性知識密集化的推展、對次世代技術革新的挑戰等課題。同時日本政府亦體認到日本基礎性、創造性的技術水準較應用技術為低,因此積極進行創造性的技術開發,構建次世代產業基盤。在政策方向方面,由於民間的研究開發意願高,故政府的研究開發朝向支援重點基礎領域,並推展產、官、學的研究交流。
五、1990年代-追求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普通生物学笔记 普通生物学笔记.pdf VIP
- 【开学测试】天津2025年八年级英语秋季开学模拟测试卷(含批注、讲解)-(外研版2024) 【开学测试】天津2025年八年级英语秋季开学模拟测试卷(外研版2024)-(原卷版).pdf VIP
- 《技术人员的素质概述》课件.ppt VIP
- 天津市河北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数学试卷.docx VIP
- 中级商务汉语 全套课件.ppt VIP
- 初级商务汉语-全套课件.ppt VIP
- 初级商务汉语全套课件.ppt VIP
- 设备管理三年经验总结与问题.pptx VIP
- 2025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高一组历年真题和答案 .pdf VIP
- 1FC5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解析.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