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景观文化发展张家界市民族文化现状探究
基于景观文化发展张家界市民族文化现状探究
摘要:民族文化作为一个民族地区发展的核心特别是作为旅游地区的资源已经得到重视和开发,张家界作为一个多民族发展地区、旅游胜地、革命地区,民族文化与自然景观在共同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本问就以景观文化发展的前提下,对张家界地区的民族文化文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以求在后期的研究中为张家界的民族文化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的道路上提供绵薄之力。
关键词:景观文化;张家界;民族文化;民俗旅游
张家界地处湖南西北部,澧水中上游,属武陵山区腹地 ,因旅游而建市,是中国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是海外著名的旅游胜地,同时也是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发源地和中心区域,更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张家界全市共有33个少数民族,其中以土家族、白族、苗族为主,少数民族总人口数达到1111525人,其中土家族人口980852人,白族人口95235人,分别占全市人口的66.43%和6.45%。以聚居为主的张家界人民热情好客,生活朴素,受地域和宗教文化的影响习惯群居,建房多为一村一寨“扎堆”的形式。
景观文化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也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景观文化指人类在营建景观的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景观文化即为物质景观文化。[1] 沈福煦在《中国景观文化论》一文中提出: “景观文化是一种文化,它有更多的社会文化性”[2];俞孔坚《景观: 文化、生态与感知》一书中,通过系列论文从传统文化景观的角度,研究人的传统、理想生存模式与现实环境生存之间的关系[3]; 王泽烨《前车后辙鉴往知――对景观文化建设的思考》一文,着重强调了文化与景观的辩证关系,通过文化去推动景观这个承载者,延续文脉的发展[4]。
张家界建市以来,旅游业的发展可谓如日中天,“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区”等旅游界冠军头衔都是对张家界旅游发展的肯定。在海内外游客对张家界的奇观异景赞叹不已的同时,也被张家界的多民族文化深深的折服。以土家族为主的张家界地区,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土家风俗民情(哭嫁、赶年)、多样的民间艺术(民族服饰、天文历法、围猎)、民族戏剧(花灯、三棒鼓、傩堂戏、摆手舞、茅古斯舞、八宝铜铃舞、桑植民歌)等等民族文化。并且形成了土家风情园、绿色大地、军声画院、苦竹寨民俗村、石堰坪村等一些富有当地土家族特色的文化民俗园和村落。张家界地区的自然遗产和当地的民族文化之间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民族文化本身就是风景资源的一种,两者之间是包含与被包含、交叉重叠的关系,但是在其共同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各自的矛盾和问题。
1服饰上民族文化元素的混淆
行走在张家界景区,各式各样的民族服饰拍照留影成为吸引游客的商业途径之一,但同一款式类型,红裙广袖、白裤青衣、银饰耳环等等类似的服装均被说成苗族、土家族、白族服饰,这不禁让游人赶到惊奇又好笑,作为当地人居然不知道他们的民族服饰到底是什么样。而且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各种便宜、粗制滥造的“民族服饰”广泛的在市场上流传。不可否认,全国都存在着这样的做法,但是这种做法是否是良性的发展还需要我们自己去考察和辨别。对于张家界来说,在自然遗产的背景下以及旅游产业的推动下发扬民族文化,例如民族服饰的广泛流传,这是对当地景观文化元素的保护和利用,但如上做法却是在根本上否定了其意义和存在的根本目的。
关于苗族服饰,“苗人衣服俱皂黑布为之,上下如一,其衣带用红者为红苗,缠脚并用黑布者为黑苗,缠脚用青布、白布者为青苗、白苗,衣折绣花及缠脚亦用之者,为花苗。各考志统谓之红苗,而查近日文案则多曰黑苗,良以苗衣深黑,处处皆然。”[5]而土家族服饰则“土人……妇女则短裙短衣,喜用斑斓,跌足椎髻,以布勒额,耳项手足,环圈蝉联。”《永顺县志》记载:“土司服饰不分男女,皆一式头裹刺花巾帕。衣裙尽绣花边。每逢岁时节气,各官社巴下乡,俱令民间妇女歌舞。” [6]清朝实行改土归流时,清政府对土家族男女服饰制定了所谓的禁革“陋习”条款,要求“服饰宜分男女”。至此,土家族男女服饰发生重大变化,女多穿满襟,男穿对襟,包头巾,均穿扭挡裤,但男女样式有别。
2民族戏剧文化的人才断层
土家族地区是人类早期的重要活动地区,先秦以前是蜀文化、巴文化、楚文化交相辉映的地区,文化积淀十分深厚。在旅游产业带动下,张家界地区民族戏剧得到了很大力度的发展,每逢节日都会有民间的各类活动,如正月十五元宵节,白天会有一系列的民俗活动:花灯、三棒鼓、龙灯等等;“六月初五”端午节的赛龙舟不仅是对屈原的祭奠,也是对当地民族团结一致发扬民族文化的传承;“六月六”的泼水节,有泼掉倒霉、不利情绪的意思……但是在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