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北京太庙与宗法礼制追寻中国宗庙建筑中的儒家宗法礼制原则中国传统建筑期中毕业论文.docx

浅论北京太庙与宗法礼制追寻中国宗庙建筑中的儒家宗法礼制原则中国传统建筑期中毕业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论北京太庙与“宗法礼制” ——追寻中国宗庙建筑中的儒家“宗法礼制”原则 摘要:中国传统建筑,与金石书画、诗词歌赋一道,成为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的重要载体。而家族宗法制度与礼乐制度,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社会制度和思想基石,深刻的影响着中国传统建筑观。本文试图以中国传统宗庙建筑的代表——北京太庙为切入点,追寻宗庙建筑背后的宗法礼制原则,进而更加深刻的理解古人的天下观、社会观和建筑观。 关键词:北京太庙、宗法礼制、中国传统建筑 引言 正如梁思成先生在《中国建筑史》中所讲一样,“建筑之始,产生于实际需要,受制于自然物理,非着意创造形式……粗具规模,继而长成,转增繁缛……随其国其俗,思想制度,政治经济之趋向”,“今日之治古史者,常赖其建筑之遗迹或记载以测其文化,其故因此。盖建筑活动与民族文化之动向实相牵连,互为因果也!”[[]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百花文艺出版社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作为一名社会学系的本科生,在本专业的“中国社会思想史”课程中,老师为我们讲述中国传统社会思想中的礼制、仁义、宗法原则,让我对中国传统儒家一脉的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背后的深刻内涵有了深刻的理解。社会学大家费孝通曾经讲到,中国传统社会,特别是中国传统乡土社会,是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05出版 []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05出版) 另外,由于北京太庙就位于天安门附近,是中国宗庙建筑的典型代表,这使得一个北京学生,能够有机会和能力来组织实施这次调查研究。于是我决定以次为此次作业的主题。 文献综述 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在近代以来一直是一个似乎不太受主流领域所待见的工作。特别是近代以来,随着鸦片战争以后工业文明大肆涌入中国,历经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打倒孔家店”乃至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十年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中国传统文化一直以一个“臭老九”的形象站在中国绝大多数人的面前,人们不假思索的加以批判和否定,中国传统建筑也随着中国的剧烈西化风气而备受漠视,甚至很多具有非常大的历史与艺术价值的传统建筑被损毁。又正值中国处于名族危亡之际,战争连年不断,战火纷飞,中华大地一片断壁残垣,无数珍贵的历史建筑毁于战火之中,能够幸存下来的少之又少。这使得对于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更加困难。 自二十世纪30年代以来梁思成、刘敦桢等筹建“中国营造学社”,开创中国建筑史这门学科以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对于中国传统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方面都有了更为深入的掌握。但礼制宗法、宗庙祭祀,在很长的时间里一直被作为封建社会的流毒、迷信而广遭批判,加上其并不是中国传统建筑领域内最为重要、历史和艺术价值最高的建筑群。所以学术界对于北京太庙等中国传统宗庙的研究比较少,能够出成果的就更是寥寥可数了。 民国期间的研究 民国年间有关宗庙建筑的资料以调查报告及纪略的形式为主,包括1918年的内务部礼俗司出版的由李升培编纂的《先农坛古迹考略》,1928年又出版《天坛古迹考略》,1928年内务部礼俗司编有《清太庙纪略》、《京师孔庙纪略》;1932年故宫博物院编有《太庙考略》。张国瑞编的《太庙考略》是一部记述太庙历史沿革的专著,全书根据《清宫史》、《大清会典》、《国朝耆献类征》等书籍中的记载,对太庙前殿、中殿、后殿的建筑规则、祭祀仪制等作了详细的说明,并介绍了殿内所供奉的帝后、王公牌位。[[]/s/blog_627815250100nklt.html]1934年5月内政部的《北平市坛庙调查报告》;1935年颜虚心、孙俊才编纂的古物管理委员会工作汇报《北京五坛(天坛—地坛—朝日坛—夕月坛—先农坛)调查报告》,1935年单士元编有《明清天坛史料》;1943年俞梧生所撰《燕京坛庙沿革考》 []/s/blog_627815250100nklt.html 新中国成立后的研究 大量对坛庙研究的成果主要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有关专著包括:刘敦桢主编的《中国古代建筑史》,在“元明清时期的建筑”一章中,专门介绍了明清的坛庙建筑。2000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由刘祚臣、孙恒年著的《北京的坛庙文化》对坛庙的文化传承、北京坛庙溯源及沿革、祭祀陈设、祭祀礼仪做了研究,分别对天坛与祭天,地坛与祭地,日坛、月坛与祭日、祭月,社稷坛与祭社稷,太庙与祭祖,历代帝王庙与祭历代帝王,孔庙与祭孔,先农坛与祭先农,先蚕坛与祭先蚕等做了具体介绍和分析。[[] [] /s/blog_627815250100nklt.html 关于太庙的建筑和制度,在傅公钺的《清代的太庙》《清代的宗庙制度》等文章中,对清朝入关后北京太庙的建筑及有关制度作了较为详细的叙述。 傅公钺从明清太庙的历史、太庙内部建筑的格局与具体的规模、各建筑的形制、太庙在宗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