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某大学 中国建筑史上课笔记 园林.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 MERGEFORMAT 1 由eee小同学纯手打 传统园林的分类 私家园林 皇家园林 简介 分类 历史沿革 秦至西汉时期——园林的萌芽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的形成期 真正确立自然山水园林的形态并继续发展的时期,同时随着佛教的广泛流传,还产生了大量的寺院建筑 宋元明清——园林的成熟期 北宋东京都城建大型山水园 “艮岳”,宋徽宗著有“艮岳记”。南宋临安有后苑。宋规模比唐小,但规模更为精密细致,最少皇家气派,更多接近私家园林。由于政治上的开放性,此时的园林具有公共开放性。 宋元明清为皇家园林的成熟期,一清代的园林成就为最。产生了后期皇家园林的三大杰作:避暑山庄、圆明园、颐和园。清代宫廷园林的主要成就有: 独具壮观的总体规划 突出建筑形象的造景作用 全面吸收江南园林的意趣 引进江南园林的造园手法②再现江南园林的造园主题③具体仿名园) 驳杂多样的象征寓意 大量建置寺、观、祠庙 园林与其大环境的密切关系 皇家园林的特点: 经济实力大、规模大(多功能的活动中心),可以占用大片的土地营造园林,有财力耗资之巨为私家园林不可比。100公顷-300、500公顷。如颐和园290公顷,避暑山庄260公顷 构成形态上分两类: 人工山水园——圆明园(人工改造为主) 自然园林——避暑山庄、颐和园(天然条件好) 突出表现皇家气派,追求雍容华贵,汲取私家园林的养分,同时亦采用雅素精巧的风格,提高了造园水平,反映了一个朝代国力的盛衰。 如:颐和园——华贵为主 避暑山庄——淡雅为主 集锦式的造园格局:模拟山川名胜以及私家园林的精致景观。只仿其意,并非惟妙惟肖的模仿 如:谐趣园(颐和园内)仿无锡的寄畅园 避暑山庄有景点仿镇江的金山试 圆明园有景点仿杭州西湖十景 寺庙园林(寺观园林): 佛教道教的园林,名人祠堂的园林(如二王庙、杜甫草堂、武侯祠等) 沿革: 刘敦桢最早的研究生的论文开拓了寺庙园林的研究(乐卫忠),大百科全书建筑卷的条目收集了这一条目 特点 游客大多为善男信女,具有开放的公共性 选地自由,多在各种风景较佳之处,自然景观好。 具有旅游性 寿命长(与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相比)历史长且文化积淀多,人文景观多。私家园林随家境的变化而很难长久,皇家园林受政治上的改朝换代的影响 数量多(保留至今的园林以寺庙园林为最) 私家园林的作用和创作思想 私家园林的作用 1、物质功能方面:园林为住宅的延伸,因此生活带入园林。起居、游乐、宴会、听戏、读书、作画、下棋、抚琴、诗、清谈、品茗、参禅、供佛及养生 2、精神功能方面:建筑美与自然美的结合形成园林美。寄情山水(清幽)隐逸生活的需求;审美上的需求;追求奢侈(造园的费用较多,攀比来炫耀财富);附庸风雅(表现文人的一种气质,不是文人也如此这般)。如扬州园林的主人多为盐商而非文人。 私家园林的创作思想 私家园林多为文士园,“士”这个阶层的观念是“学而优则仕”,代表中国古代最高学术水平的阶层,同时可能是“官僚”,所以多为有文化而且有钱,所以为造园提供了可能性。其哲学思想为“儒道”观念的综合和互补。 “儒家”关心人和人,调节个体和社会,个体与个体——追求进取;“道家”关心人和自然的关系,调节个体与自然——追求自然情趣的田园之乐。 孟子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形成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阶级,“亦官亦隐”“半官半隐”为其所求。 住宅表现礼仪——儒家(多为争气有序)——(入世) 园林表现自然——道家——(出世) “宁可食无肉,不可无其竹”(苏东坡) 道家思想的“无为”思想影响最大,老子的“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庄子“莫之为而常自然”。李约瑟“无为就是抑制违反自然的运动” “禅”(禅宗为中国的宗教观念)追求适意自在的人生,注重内心的各种平衡。追求超然旷达,精神上的宁静恬淡。重意境,不重客观对象,讲究融情于景。这些均为与园林观念密切相关。准确地说:中国园林应为“儒、道、禅”三者的融合,而不仅仅是儒道两者的互补。 “乐”——儒家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园林中也有较大的影响 私家园林可谓“城市山水”,解决两大矛盾。密集的建筑环境与自然情趣,有限的占地面积与仿求自然山水的矛盾。解决矛盾的对策,在人工环境中求自然情趣,在有限空间创造无限意境。 《园冶》 [明]计成著,出书年代崇祯四年(1634年)。1631年即写完,分为三卷。 卷一:兴造论、园说、相地、立基、屋宇、装折 卷二:栏杆 卷三: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 评价 古代最完整的系统造园著作,有较高的价值,陈植《园冶注释》,张家骥《园冶全释》。 《园冶》一书的主要观点: 造园优化目标:“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造园优化方法:“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因”——“以物为法”(按客观规律办事)“管子”; “借”——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 “因高筑山,就低凿水”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