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用户协作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分类模式研究.docVIP

基于用户协作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分类模式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用户协作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分类模式研究

基于用户协作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分类模式研究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对非遗资源的分类,必须遵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专业标准》,但这种分类方式存在一些问题。为了充分揭示非遗资源的特性和非遗资源之间的文化关联性,以建设承德地区非遗数据库为例,引入大众标注标引资源的方式来补充专家分类的不足:用户协作建设基础标签库,使用基础标签作为推荐标签,使用时间、空间、文化场所标签作为文化空间标签,由推荐标签等形成的高频标签作为专家分类的二级类目的备选,构建基于用户协作的非遗数字资源混合分类模式。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众标注;分类;标签;数字化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7.03.004   〔中图分类号〕G2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7)03-0021-05   〔Abstract〕For classific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resources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database,《Digitized 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ICH)》must be followed.There are some problems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heritag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resources for the existing database system.In order to reveal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relevanc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resources,for example,the construction of database of intangin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engde,learning classification method of WEB20 system,that folksonomy tags resources to overcome defects in expert classification:build basic tags database by user collaboration,use basic tags as recommended tags;use time,space,and cultural places tags as cultural space tags;use tags in high-frequency that come from the recommended tags as alternatives of the twice classification of expert classification,form mixed classification model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base on user collaboration.   〔Key words〕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folksonomy;classification;tags;digitalization   非物?|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的精华,很多非遗由于其传承的特殊性,无法得到广泛传播,而利用数字化等手段保护和传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能够使非遗得到广泛传播和永久保存;另一方面也为相关人员研究、挖掘各民族、各地区的历史文化关联提供了便利,所以逐渐成为各地区、各民族非遗保护和传播的重要渠道。非遗资源种类繁杂,内容多样,相似及关联性强,国内现有的非遗数据库对资源的描述与组织方式较为单一,一般多为海量信息的简单堆积,进而使具有重要价值的非遗资源不能得到高效和整体性地利用和推广,对传播受众失去吸引力。这些未能以显性方式得到表达的信息资源可能恰恰是非遗传承与传播的重要内容及难点所在,如何从纷繁复杂的数字资源中提取细粒度的非遗信息,是亟待解决的问题[1]。   河北省承德市位于燕山腹地,长城之北,毗邻京津,特殊的区位和地理环境,决定了承德文化遗产的多源性和多样性。历史上,承德是北方多民族繁衍生息之地,特别是清代,历经辉煌、屈辱和光复的历史沧桑,聚居生活在这里的满、蒙古、回、朝鲜、汉等各民族沉积下了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承德地区现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国家级非遗9项,省级非遗4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