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篇:报警工程设计规范.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 一、常用术语 (一) 周界 需要进行实体防护或电子防护的区域边界。 (二) 监视区 室外周界防护系统或周界栅栏所组成的周界警戒线与防护区边界线之间所覆盖的区 。 (三)防护区 允许公众出入的、防护目标所在的区域或部位。 (四)禁区 不允许公众出入或探入的防护区域或部位。 (五) 纵深防护 根据被保护对象所处的环境条件和安全管理的要求,对整个防范区域实施由外到里或由里到外层层设防的措施。 (六)均衡防护 安全防范系统各部分的安全防护水平应保持基本一致,不能存在明显薄弱环境或瓶颈区域的防护措施。 (七)抗易损防护 保证安全防范系统安全、可靠、持久运行并便于维修和维护的技术措施。 二、设计原则 (一)规范性 入侵报警系统的设计应基于对现场的实际勘查,根据环境条件、防范对象、投资规模、维护保养以及接处报警等因素进行设计。系统的设计应符合有关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标准的要求,符合有关设计规范、设计任务书以及建设方的管理和使用要求。 (二)先进性 系统设计在技术上应有适度超前性,便于扩展和升级,应反映当今的先进水平,且在一定时期内应具有先进性。 (三)可靠性 系统设计所选用设备应相对成熟,保证系统安全、可靠、持久运行并便于维修和维护。 (四)经济性 应进行系统的优化设计,应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和较低的维护开销。 (五) 实用性 系统设计应操作简单、现实明了、维护方便、经久耐用。 三、系统构成模式 1、 基本模式 1)门、窗等应设置防盗开关报警装置或其他报警装置 2)对有条件的可对进入防护部位的通道、入口、窗口、通风口、天棚等设置入侵报警装置。 3)防护部位应设入侵报警装置或联防警铃/或警号。 4) 报警控制装置应留有能与区域性报警联网的通信接口和启动本地报警装置,应设有与有关部门联络或报警传输的装置。应设有操作密码。 5) 报警系统应有能连续工作24小时以上的备用电源。 2、中级模式 1)应为局部纵深防护,宜为整体纵深防护 2)应对进入防护部位的通道、入口、窗口、通风口、天棚等设置入侵报警装置。 3)防护部位应设多种不同技术种类的入侵报警装置。 4)对有条件的防护部位的四周可设置周界防入侵报警系统。 5)对重点部位的玻璃门窗应设置报警设备。 6)重点防护部位宜具有现场声音复核的信息 。 7)报警系统应具有综合功能。报警控制设备应具有线、无线两种报警传输方式及有线、无线转换功能;报警信号应可进入公安机关报警联网;应有有线或无线传输装置与单位保卫部门或公安机关建立通信联系。 8)系统的所有操作控制应采用具有保密措施的控制方式,由专人进行操作。 9)报警系统应具有自检功能。 10)其他同基本模式。 3、高级模式 1)应为全方位整体纵深防护 2)重点防护部位应设三种或三种以上不同探测原理的入侵探测报警器。 3)重点防护部位应设具有现场声音复核的系统。 4)建筑物的四周应设置周界防入侵报警系统。 5) 报警系统应能在接收报警信号的同时立即识别部位、性质(紧急报警、入侵报警、故障报警等),并在屏幕上显示;打印记录存储报警时间、部位、性质及处理预案。具有多媒体综合功能。报警控制设备应具有各种报警传输方式及其转换功能。 6)控制中心应具有实体防护措施。 7)其他同中级模式。 四、系统指标 1、当系统处于正常状态,在探测器防护区域内,有入侵行为或盗窃事故发生时不应产生漏报警。无入侵行为发生时应尽可能避免误报警。 2、在防护区域内,入侵探测器盲区边缘与防护目标间的距离应大于5m。 3、当防护区域内采用多种技术的入侵探测器交叉覆盖时,应避免互相干扰。 4、入侵探测器的作用距离、覆盖面积应留有25%-30%的余量。 5 、探测灵敏度应满足防范要求。 6、 系统响应时间应符合GA/T368-2001《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第4.3节4.3.2的要求。 7、 当电源电压在额定值的+10%范围内变化时,系统设备电源不须调整应内正常工作,且设备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要求。 五、系统设计 (一)系统方案设计 1.1 系统总体设计 1 应更具勘查记录确定防护目标的周界、监视区、防护区和禁区。 2 应进行系统构成模式的选择,详细叙述所选系统构成模式的理由、系统组成及功能特点。 1.2 系统传输方式的选择 应确定系统传输方式,并叙述所选择传输方式的理由。传输方式的选择遵循以下原则: 1 传输方式必须能快捷、准确的传输探测信号,而且性能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9****614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