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科学技术革命与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一节 战后科技革命及其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 20世纪40年代末,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的美国兴起,60年代涉及到西欧、日本等一系列国家,到80年代遍及全球。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起因 1、科学理论的准备 爱因斯坦相对论、量子力学、高能物理学(粒子) 形成于战后初期的“三论”即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 2、技术与物质前提 第二次技术革命创造的技术与物质条件(电力、电通讯工业、汽车、飞机制造、石油化工、高层建筑业等一系列新型的产业部门) 无线电技术→电子计算机 军用转为民用(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尼龙、涤纶]与合成塑料) 3、社会条件 二战的爆发加速了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到来。(“曼哈顿工程”计划,美国政府动员了50万人力,投资22亿美元,耗费了全国电力生产的1/3;电子计算机计算核裂变和弹道;德国V-2远程液体燃料火箭。 战后美苏军备竞赛(氢弹、洲际导弹、中子弹、制导导弹、激光、遥控、深海武器系统、空间技术) 战后国家对科学技促进作用。 国家的宏观的调控和协调为科技革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具体表现:①经费的支持;②国家是科技发展的直接参与者和组织者;③是新技术产品的主要购买者;④各国政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为科技发展培养了大量的高质量人才 例:美国的阿波罗计划(Apollo Project)费时11年半,耗资300亿美元,动员了42万人,2万多家公司和120所大学和实验室。 二、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 1、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简称ENIAC),1946年2月15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1959年美国研制成第一台大型通用晶体管计算机,是第二代电子计算机。 1964年4月7日,美国IBM公司宣布制成通用的集成电路计算机,标志着第三代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第四代是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约诞生于1970年。 1981年10月日本提出了研制第五代电子计算机的设想。人工智能计算机 2、核能技术与空间技术 1942年12月,在费米领导下,第一座原子反应堆在美国建成。 1945年7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地将世界上第一颗重83.6公斤的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 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了第一颗载人飞船,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遨游108分钟、绕地球一周后安全返回地面。人类进入了太空时代。 1969年7月16日,美国的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7月21日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脚印 70—80年代空间技术的大发展表现在各种用途的民用、军用卫星,如气象卫星、通讯卫星、资源卫星、侦察卫星、导航卫星等陆续升空,这些卫星的发射为遥感技术提供了新的平台,使遥感技术发展到航天遥感新阶段。各国利用这种新技术发射各种空间探测器。 1971年4月19日苏联发射了第一个在宇宙中从事科研工作的空间站——“礼炮1号”。 1981年4月12日,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顺利升空,这是火箭、宇宙飞船与飞机技术相结合的一种空间运载工具。 3、高科技群中的其他新技术 激光技术。 光导纤维技术。 海洋工程技术。 新能源与新材料技术 生物工程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微生物工程)四个部分。 三、战后科技革命的基本特点 1.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时间大大缩短。 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已经形成,科学技术成为名符其实的社会第一生产力. 2.具有空前的全面性。 3.多科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促进,综合发展,科学日趋整体化,自然科学之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边缘学科大量出现。 4.科技发展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空前加强。 5.高新技术的地位日渐加强。 当今世界各国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力图夺取高技术竞赛中的优势,抢占科技领域中的至高点。 四、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的劳动方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劳动生产率飞速提高; 人从直接参加生产过程开始转到控制过程。 2、引起经济结构和阶级状况的重大变化。 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二产业(工业)、劳动和资本密集型“大烟囱工业”逐步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的专业化、小型化的新兴工业迅速崛起,如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半导体等,第三产业服务行业的比重迅速提高。 “白领工人”阶层不断扩大,“蓝领工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