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培养审美情趣上运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多媒体在培养审美情趣上运用

多媒体在培养审美情趣上运用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多媒体技术手段的多样化渐渐取代了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它集图、声、像、文于一体,为课堂教学增添了无限的趣味,将更优美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最大限度、最直观地还原作品的本来面目,弥补学生审美能力的不足,培养他们审美的情趣,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为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学习领域的拓宽提供广阔的平台。   【关键词】形象美 语言美 画面美 意境美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12-0138-02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上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在兴趣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并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多媒体教学集图、声、像、文于一体,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教学内容呈现得更加清晰明了,一改乏味可陈的语文课堂气氛,引领学生积极愉悦地学习语文课程。   一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文课程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语文课堂教学也要达成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生的高素质全面发展已成为必需的目标。语文教材具有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美育作用,不仅仅是语言美、文字美,更有意境美、图画美、声音美。多媒体手段可凭借其多样化的优势,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声为有声,化无形为有形,通过图、像、声、色等将美的因素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迅速而准确地把握,受到美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 借助多媒体,感受语文教材的形象美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小说选篇,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借助于人物形象的性格变化彰显主题。文本中虽然刻画人物的方法非常丰富,人物的形象也可以说是栩栩如生,但是鉴于学生的学习经历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对于人物的理解还有一定的难度。鲁迅先生的文章,刻画人物可谓到位,但学生认识起来总觉不够透彻。如,《故乡》中的两个人物,闰土和杨二嫂,二十年前后的变化可谓巨大。为了把这两个艺术形象真实地展现在同学们面前,我就利用多媒体把他们的肖像投射出来,当我放出少年闰土活泼、可爱、机灵的画面时,学生们马上就想到了他在金黄的圆月下,手握钢叉,刺向一匹猹的情景,同学们兴奋地谈论着,仿佛自己就是闰土,恨不得马上就去和他一起去看瓜捕鸟。接着转换到了中年闰土的图像,一个一脸沧桑,满是皱纹,眼睛红肿,头戴破毡帽瑟瑟的略显麻木的农民出现在大家眼前,同学们讶然一惊,怎么变成这样了呢?透过这个画面同学们感知到了作品中人物的形象魅力,也进一步地把握了文章的主旨。   语文教材中不仅仅是人物形象,很多作品还用抽象的文字给我们描绘了一个个事物形象,多媒体把这些无生命的东西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的课堂中,让我们更直观地欣赏。如,吴冠中老先生以画家的眼光给我们展示了桥的美丽,有隐身于密密芦苇之间的乌镇石桥,恰如给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有与细柳相依相伴的江南乡间石桥,虽无晓风残月之姿,也有令人销魂之态;有横亘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有形式独特的风雨桥,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湍流相映成衬。这些形象已不再是单纯的桥了,已成为了一件件工艺品。单靠文字欣赏无法领略其魅力之所在,我利用多媒体把这些桥的图片一一组合起来,投影在大屏幕上,同学们可以直观鲜活地欣赏到美丽的桥,不仅仅感受到了课文形象的美丽,也进一步体味到了作者的审美情趣,同时,我又搜集了一些其他类型桥的图片,有现代宏伟的立交桥,有古朴简陋的小木桥等,与文中的进行比对,引领学生以画家的眼光去审视,去欣赏,从而掌握新的审美技巧。   三 借助多媒体,倾听语文教材的音乐美   我们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韵味悠长,极其富有音乐美,优美的篇章往往音韵和谐,如一首婉转动听的歌。同学们大多喜欢单纯地认知语言文字,注意力放在对语言文字意思的理解上,对于文章体现的音乐美很少顾及,往往也想象不到。例如,《听潮》给我们描绘了大海平静时的温柔和愉悦的神秘,睡醒时的咆哮和愤怒,脚踢牙咬的痛恨,那种摧毁一切的气势令人胆寒,学习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名家的配乐课文朗诵,同时通过多媒体展示潮涨潮落的画面,大海用温柔的小手轻抚着海滩,是那么的细腻、轻柔,一会儿却又凶神恶煞,声音轰鸣,变幻莫测。同学们闭着眼睛,听着抑扬顿挫的朗诵,感受着海浪起起伏伏的声音,细细地品略着海的韵味,如临其境,如悟其情。   四 借助多媒体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