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移动通讯市场发展概况与预测
移动通讯市场发展概况及预测
近年来,我国移动通信业高速发展,移动通信业务已经开始从单一的语音业务向移动数据业务演变。短消息业务的快速增长、GPRS业务的全面商用、CDMA 1X业务的积极引入等,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移动数据业务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业界普遍认为移动数据业务尚处于培育期,关键性的杀手应用还未形成,良好的业务发展模式还需时日。?在移动数据业务逐步开展之时,能够以更高的速率、更好的质量提供移动多媒体业务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也倍受关注。本文首先分析我国移动通信业务的发展现状,然后从全国移动通信用户数发展预测入手,对未来几年第三代移动通信业务的发展进行预测,最后对终端和系统设备 市场规模进行了展望。
一、我国移动通信发展现状?首先,我们来看看我国移动通信发展的大致过程,1987年TACS网在广东开通,1994年 中国联通公司成立,GSM网在我国开始建设。2001年模拟网退网。2001年 中国联通的CDMA网开始建设,2002年 中国移动的GPRS网络投入商用,2002年10月 中国联通的CDMA 1X在北京、上海、广州开通。?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建设,移动 运营商在话音业务的基础上,逐步推出了各种各样的业务。目前,我国的移动通信网除提供基本语音业务外,还能提供自动漫游、来电显示等补充业务,以及语音信箱、移动秘书、短信息、移动上网等新业务。?目前开展的移动数据业务,从技术的角度可分为三大类:基于短信平台的移动数据业务、基于电路数据的移动数据业务和基于GPRS/CDMA 1X的移动数据业务,具体包括移动秘书、手机银行、信息点播、移动上网等几十种业务;从内容上,目前开展的移动数据业务包括信息类、个人 信息管理类、交易类、娱乐类、行业应用类和基于位置的业务等六类几十种业务;总的来看,目前基于短信平台的业务发展最好,点对点、信息点播、梦网业务/联通在信是主要的发展热点。?2002 年,移动数据业务所占收入份额依然很小,其中短消息业务的流量最大,全年总发送量超过900 亿条。短消息收入约占总收入的5%左右。
二、我国移动通信用户发展需求预测?为了探讨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业务的 发展前景,我们有必要认真分析一下未来几年我国移动通信发展的总体状况,这里首当其冲的就是移动用户数的发展情况。?对移动用户的发展预测,应仔细分析移动通信用户发展的历史数据、国民 经济发展情况、相关电信业务发展的历史数据以及通信资费的变化,从中找出规律性,然后利用规律性结论进行未来发展预测。下表列出了1991~2002 年移动通信、固定通信、国民生产总值、电信业务量以及电信收入的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移动通信用户正逐步赶超固定电话用户,表明移动通信在中国受喜爱的程度要高于固定通信。
1991~2002 年电信业及国民生产总值的发展情况?(用户单位:万人;业务量、收入:亿)?年份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2 2003?固定用户 845 1147 1733 2730 4071 5495 7031 8742 10872 14483 18037 21441?移动用户 5 18 64 157 363 685 1323 2386 4330 8453 14522 20661?业务量 152 227 382 592 876 1209 1629 2265 3132 3145 4099 5052?收入 149 222 359 572 855 1098 1421 1700 2332 3227 3571 4116?GDP 21618 26638 34634 46759 58478 67885 74463 78345 82068 89404 95933
各种预测方法得出的预测用户数据 (单位:百万)?年份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用户数曲线拟合 207 242 303 369 443 522 608 700 799?普及率曲线拟合 207 249 312 384 462 549 644 746 857?增长率相关 207 254 291 343 415 472 511 546 578?居住地普及率 207 237 266 305 361 407 447 479 508?年龄段普及率 207 257 299 347 407 454 494 527 560
从以上多种方法的预测结果来看,曲线拟合法没有考虑其它因素的影响,预测值偏高,而增长率相关、居住地普及率、年龄段普及率等方法得到的数据则比较接近。综合来看,考虑到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本文给出了高、低两种方案。
高方案实现的条件是:新移动 运营商的加入使得 市场竞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