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病理学研究进展.docVIP

子宫内膜癌病理学研究进展.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子宫内膜癌病理学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癌病理学研究进展   摘要: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在许多发达国家其发病率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近年来在亚洲地区发病率也持续增加。目前的研究在子宫内膜癌的组织病理学及分子病理学方面都有了较深入及崭新的认识。本文主要收集近几年子宫内膜癌在病理学方面的相关研究文献,对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是中国女性第二个最常见的癌症,在欧美国家,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高居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首位。在中国,子宫内膜癌的发病趋势逐年上升,严重危害女性的健康[1]。目前子宫内膜癌分为两种类型: I型( 子宫内膜样) 和 II型( 非子宫内膜样) 子宫内膜癌,两种类型的子宫内膜癌不仅组织学表型和分子机制不同,其生物学行为也大不相同。由于子宫内膜癌具有不同的组织学特征以及分子表型,本文回顾了子宫内膜癌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的新进展,并对这些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   1子宫内膜癌的病因学特点   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子宫内膜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它有两个亚型[2]:雌激素相关的I型子宫内膜癌和雌激素不相关的II型子宫内膜癌。   1.1雌激素相关的I型子宫内膜癌 雌激素相关的I型子宫内膜癌是子宫内膜癌最常见的类型,占所用病例数的75%~80%。多数是子宫内膜样腺癌,有时会伴有鳞状细胞的成分。I型子宫内膜癌被认为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的雌激素过量造成的,由于孕激素的拮抗,这些雌激素的作用不完全(或根本没有)。子宫内膜增生是这一类型的组织学前病变[3]。目前的WHO分类将子宫内膜增生分为单纯性增生(癌变风险小于1%),复杂性增生(癌变风险约2%),单纯非典型增生(癌变风险约8%),和复杂非典型增生(癌变风险约30%)[4]。   1.2 II型子宫内膜癌 10%~15%的子宫内膜癌是II型子宫内膜癌,它的组织学特征主要表现为浆液性癌或透明细胞癌,多被认为是中低分化的癌。这类癌特征性的来源于萎缩性的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上皮内癌),它们不表达雌激素及孕激素受体。目前唯一已知的危险因素是年龄及子宫接受过放射的病史(例如,宫颈癌的放射性治疗)[5]。   2 子宫内膜癌组织病理学特点   根据独特的显微镜下结构特点,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类型包括子宫内膜样腺癌,浆液性癌和透明细胞癌以及一些罕见的亚型。虽然子宫内膜癌表现出一系列不同的组织学特征, 95%的子宫内膜癌可以被分为两种临床病理学类型:子宫内膜样(I型子宫内膜癌)和非子宫内膜样(II型子宫内膜癌)[6]。   2.1子宫内膜样型子宫内膜腺癌(I型子宫内膜癌) 大部分子宫内膜癌(70~80%)都属于I型子宫内膜癌。I型子宫内膜癌受内分泌激素调节的影响,并且多数呈现出一个惰性的临床过程。这些肿瘤分化较好,表现为轻度至中度的核异型,较少的肌层浸润和淋巴管转移。   2.2非子宫内膜样子宫内膜腺癌(II型子宫内膜癌) II型子宫内膜癌的典型组织学特征是浆液性癌和透明细胞癌,或分化很差的癌肉瘤及未分化癌。它们多表现出对孕酮较低的敏感性,并且多源自于萎缩性的子宫内膜。这类癌具有较高的核异型性,深肌层浸润,淋巴管蔓延风险极高,表现为极具侵袭性的临床过程[7]。   2.3子宫内膜癌前病变 Ⅰ型子宫内膜癌的癌前病变被称为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IN),EIN反过来又可能导致潜在的癌前病变,或是正常子宫内膜腺体表现出自发的获得突变的PTEN[8]。在潜在的癌前病变中,PTEN缺失的出现频率是相当常见的,发生于43%的正常绝经前妇女中。   激素机制已经被运用到Ⅰ型子宫内膜癌致癌模型中。雌激素的影响在非常早期的阶段就显现出,潜在的癌前病变和EIN中均出现了PTEN缺失上调。假设PTEN缺陷细胞会有一个选择性增殖优势,由于PTEN不执行其正常细胞限制分裂率的作用,两者都表现出高水平核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并受雌激素的刺激影响[10]。   与I型子宫内膜癌相比,关于Ⅱ型子宫内膜癌的早期事件知之甚少,这导致与子宫内膜样癌相比,从浆液性乳头状癌来源的那部分是相对罕见的[7]。浆液性乳头状疾病的两个公认的癌前病变已提出,分别是浆液性上皮内癌(EIC)和子宫内膜腺体发育不良(EGD)。   浆液性EIC是浆液性乳头状癌的一种非侵袭性形式。EIC在90%子宫浸润性浆液性乳头状癌中被观察到,通常是从现有的浸润癌扩展而来。浆液性EIC很少作为非侵袭性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的初始诊断。   EGD在53%的子宫侵袭性或非侵袭性浆液性乳头状癌中被确诊。EGD表现出的组织学形态和基因表型介于正常子宫内膜和浆液性癌之间。具体地说,它缺乏浆液性癌的细胞学异型性,有中度的p53异常和较低的有丝分裂活动[11]。虽然这一病变已被公认为癌前病变,发生的频率却是未知的,组织学表型也不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