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支座(课程设计)说明书
PAGE 1
湖 南 科 技 大 学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名称: 支座铸造工艺设计
学 生 姓 名: 杨德龙
学 院: 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及班级: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3班
学 号:
指导教师: 廖艳春
2012年5月26日
目录
第一章:零件简介
1.1零件介绍2
1.2灰铸铁2
第二章 :铸造工艺方案的确定2
2.1支座的生产条件、结构及技术要求3
2.2支座结构的铸造工艺性4
2.3造型造芯方5
2.4浇注位置的确定5
2. 5分型面的确定8
第三章:铸造工艺参数及砂芯设计9
3. 1 工艺设计参数确定9
3.1.1铸件尺寸公差9
3.1.2机械加工余量9
3.1.3铸造收缩率10
3.1.4起模斜度10
3.1.5最小铸出孔和槽11
3.1.6铸件在砂型内的冷却时间12
3.1.7铸件重量公差12
3.1.8工艺补正量12
3.1.9分型负数12
3.1.10反变形量 12
3.1.11非加工壁厚负余量12
3. 2砂芯设计12
3.2.1芯头的设计13
3.2.2砂芯的定位结构13
3.2.3压环、防压环和集砂槽芯头结构 13
3.2.4芯骨设计14
3.2.5砂芯的排气14
3.2.6砂芯负数14
第四章: 浇注系统及冒口、冷铁、出气孔等设计
4.1浇注系统15
4.1.1选择浇注系统类型15
4.1.2计算浇注时间并核算金属上升速度15
4.1.3计算阻流截面积15
4.1.4确定浇口比15
4.1.5计算内浇道截面积15
4.1.6计算横浇道截面积16
4.1.7计算直浇道截面积16
4.1.8浇口窝的设计17
4.1.9浇口杯的设计17
4.2冒口的设计18
4.3冷铁的设计18.
4.4出气孔的设计18
第五章 砂型铸造设备选用19
5.1 造型工部设备选用19
5.2 制芯工部设备选用19
5.3 清理工部设备选用19
第六章 设计心得19
参考文献19
第一章:零件简介
1.1零件
支座是指用以支承容器或设备的重量,并使其固定于一定位置的支承部件。还要承受操作时的振动与地震载荷。如室外的塔器还要承受风载荷。
支座的结构型式主要由容器自身的型式和支座的形状来决定,通常分为立式支座、卧式支座和球形容器支座三类。立式支座又分为悬挂式支座、支承式支座、支承式支脚,支承式支腿、裙式支座等;卧式支座分鞍式支座、圈座和支腿式支座等;球形容器支座分支柱式、裙式、半埋式和V形支承等。
1.2灰铸铁
灰铸铁的组织和性能
[组织]:可看成是碳钢的基体加片状石墨。按基体组织的不同灰铸铁分为三类:铁素体基体灰铸铁;铁素体一珠光体基体灰铸铁;珠光体基体灰铸铁。
[力学性能]:灰铸铁的力学性能与基体的组织和石墨的形态有关。灰铸铁中的片状石墨对基体的割裂严重,在石墨尖角处易造成应力集中,使灰铸铁的抗拉强度、塑性和韧性远低于钢,但抗压强度与钢相当,也是常用铸铁件中力学性能最差的铸铁。同时,基体组织对灰铸铁的力学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铁素体基体灰铸铁的石墨片粗大,强度和硬度最低,故应用较少;珠光体基体灰铸铁的石墨片细小,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主要用来制造较重要 HYPERLINK /view/.htm \t _blank 铸件;铁素体一珠光体基体灰铸铁的石墨片较珠光体灰铸铁稍粗大,性能不如珠光体灰铸铁。故工业上较多使用的是珠光体基体的灰铸铁。
[其他性能]:良好的铸造性能、良好的减振性、良好的耐磨性能、良好的切削加工性能、低的缺口敏感性。
第二章 铸造工艺方案的确定
2.1支座的生产条件、结构及技术要求
产品生产性质——大批量生产
零件材质——HT250
零件的外型示意图如下图所示,支座的零件图如图2.2所示,支座的外形轮廓尺寸为260mm*260mm*240mm,主要壁厚30mm,最大壁厚50mm。铸件除满足几何尺寸精度及材质方面的要求外,无其他特殊技术要求。
图2.1 支座外型示意图
图2.2 支座零件图
2.2支座结构的铸造工艺性
零件结构的铸造工艺性是指零件的结构应符合铸造生产的要求,易于保证铸件品质,简化铸件工艺过程和降低成本。审查、分析应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铸件应有合适的壁厚,为了避免浇不到、冷隔等缺陷,铸件不应太薄。
铸件结构不应造成严重的收缩阻碍,注意薄壁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