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与校正对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留守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与校正对策

PAGE PAGE 1 “留守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校正对策 盐城市楼王中学 224031 徐艳 王俊 摘要:农村有大批的外出务工人员,因此形成了独特的农村“留守学生”现象,他们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监督,出现较严重的心理健康危机,需要得到校正。 随着农村的城镇化,农村出现大批外出劳动务工人员,留下很多缺乏父爱、母爱的未成年人,形成了独特的农村“留守学生”现象。 这些“留守学生”大都是与祖父或祖母一起生活,他们长期与父母分离,负责照顾孩子的农村老人绝大多数是文盲、半文盲,难以从体力和智力上担负监管重任,导致“留守学生”群体当中出现较严重的心理健康危机。 据《瞭望新闻周刊》报道:安徽省宿州市大黄庄发生了一桩令人震惊的惨剧:一位13岁的少女小黄,期盼在外打工的父母早日回家过年,结果事与愿违,没等来预期的团聚,小黄过年期间郁郁寡欢,最终含泪服农药自尽。《盐城晚报》也报道包头市16岁的女孩张娟(父母在外打工,与奶奶生活在一起)为了带两个男孩回家过夜竟掐死了77岁的奶奶一事。 媒体链接,放眼“留守学生”的现状。 如此触目惊心的事实,引发了人们对“留守学生”现象的关注,笔者着意留心类似的有关信息。发现《报刊文摘》上曾经以《不能害了一代人,跨了几代人》的引题导出了《“留守学生”会成农村新隐患吗?》的文章。文中报道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的调查统计,全县在校中小学生有17.1万多人,其中“留守学生”就有6.2万人,占学生总数的36.4%。盘古山镇中心初中在全镇农村中学调查中发现,近60%的留守学生存在着心理问题。甚至有30%的“留守学生”直言恨自己的父母。文章最后引用于都县关工委主任这样的话作结:打工富了农村一代人,可留守也可能垮掉几代人,我们绝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身边调查,把握本单位现状 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最直接的也是最敏感的话题就是:我身边有多少“留守学生”?他们的心理现状如何? 6月19日,已是中考结束临近暑假之机,我对全校初一、初二年级12个班级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有关数据详见下表: 项目数据 年级 在籍数 留守学生状况 双亲在外 打工生数 单亲在外打工生数 住校生数 初一 252 101 183 65 初二 246 97 185 73 合计 498 198 368 138 占全校百分比 39.8% 73.9% 27.8% 以上数据,让我感到意外,因为我镇在全区属于财政收入较强的乡镇;经济水平和形势一直在全区名列前茅,尚且有如此之多的“留守学生”,那其他劣势乡镇农村的状况便可想而知。 至于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这可不是仅通过一两张表格能解决的问题,它需要进行一系列问卷和活动开展以及个别交流等漫长而又细致的工作才能了解清楚。这将成为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着重研究的课题。不过,就目前从我们手头掌握的信息来说,“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确实存在着诸多问题。就表面现象来讲:因厌学而逃逸者,有之;因害怕考试而服毒者,有之;与老师顶牛,不服匆匆而返的父母说教、棍棒而服安眠药者,有之;上网吧夜不归宿者,有之;口称梦游夜里进入商店(或别人家中)拿取钱物者,有之;私藏异性的内衣者,有之;因记恨别人超越自己而自残或他残的,有之。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毋庸置疑,如此种种现象不仅给家庭、学校带来难以估量的棘手问题,而且给构建和谐社会带来众多始料未及的危害。南京医科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专家曾直言不讳地指出:目前农村“留守学生”对农村基础教育工作产生了较大冲击,给农村社会稳定,埋下了诸多隐患。 心理探秘,着重分析两类典型“留守儿童”心理。 “天有不测风云.”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已经可以准确无误地掌握天时,包括大气的质量都可以作较为准确的了解。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众多学说的诞生,诸多途径的探索,心理咨询师等资格的确认,让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虽说“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初见端倪。为有利于探究,教育“留守学生”的有效途径,笔者在初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新近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自我实践,试着分析两类较为典型的“留守学生”心理。 1、好奇型。这类“留守学生”,由于受到外界五光十色的环境影响,加上所处的年龄所用有的好奇心的特征,竭力地利用父母所给予的钱物、祖辈所施舍的溺爱,家庭的空穴监护,恣睢妄为。他们心中拥有无比的优越感:父母外出打工为我,祖辈在家为了我,只要把学习搞好或者说能把考试分数高上去,享受富足的“金色年华”那还不是天经地义的事。 一般来说,这样的“留守学生”小学中低年级时成绩还很不错,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外部感官刺激的增强,个人兴趣也会随之改变。绝大部分会变成放荡不羁、“唯我独尊”的小王子、小公主,学习成绩也每况愈下。也有一少部分仍能保持优异的成绩,但他们的脾气急躁、情感脆弱,一旦有不如意的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