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师范学院:政治经济学教学案例.docVIP

湖州师范学院:政治经济学教学案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州师范学院:政治经济学教学案例

政治经济学案例库 导论 案例1 一、案例名称:斯巴达克起义 二、案例适用:导论第二节关于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的理论 三、案例来源:(1)李纯武、寿纪瑜等编著:《简明世界通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 ??????????? ?(2)《中国大百科全书·世界历史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年版。 四、案例内容: “宁为自由而战死,决不为富人的娱乐而丧身!”这是二千多年前奴隶起义领袖斯巴达克发出的英勇誓言。 公元前73年,在古罗马中部卡普亚城的一所角斗训练所里,发生了一次暴动。角斗奴们手拿菜刀、肉叉和各种尖刺的木棒,杀死了卫兵,冲出了戒备森严的训练所,向城南的维苏威火山奔去。组织这次暴动的,就是古罗马史上极其著名的英雄――斯巴达克。 斯巴达克原是色雷斯人,同罗马作战时被俘,被卖为奴,并且被送到卡普亚一所专门训练角斗士的学校受训。角斗士的境遇十分悲惨,经常遭受拷打,而且等待他们的命运是被迫在角斗场上互相角斗、互相残杀,供灭绝人性的奴隶主哄笑取乐。他们对这种暗无天日的生活忍无可忍。公元前73年,有200多人密谋逃亡,由于密谋泄漏,结果只有78名奴隶及时拿了菜刀和铁叉等武器潜逃成功,来到维苏威火山上造反。他们推出三名领袖,斯巴达克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位。 逃亡奴隶纷纷投奔前来,起义队伍迅速扩大。起义军极盛时期曾发展到12万人以上,屡败罗马军,活动范围几乎遍及意大利南部。公元前72年,罗马执政官率军镇压。此时,起义队伍内部发生分裂,以克里克苏斯为首的一支队伍单独行动,不久被罗马军队消灭。斯巴达克率军北上,频频取胜。但他并未翻越阿尔卑斯山,而是率12万义军再次南下,进抵意大利半岛南端,计划借助海盗船只渡到西西里,因受海盗欺骗未获成功。公元前71年,奉命镇压起义的克拉苏尾随斯巴达克南下,在意大利半岛最狭窄的部分布鲁提乌姆挖掘了横过整个地峡的壕沟,对起义军加以围困。起义军突破封锁线,向东南海岸进发,受阻,被迫折回迎战克拉苏。同年在布林底西港附近亚决战中,克拉苏得到从伊比利亚半岛归来的庞培的增援,起义军遭到惨败,六万名起义者战死,斯巴达克也壮烈牺牲。 起义失败后,奴隶主把六千名被俘的起义者钉死在从卡普亚到罗马沿途的十字架上。尽管如此,奴隶反抗奴隶主的阶级斗争并没有停止过,而是继续蔓延,一直到罗马帝国的灭亡。 五、案例评析 1、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对立的社会,奴隶制生产关系是历史上第一种剥削与被剥削、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这种生产关系是以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如土地、工具等,并占有劳动者即奴隶为基础的,又以剥削特别残暴为特征。在奴隶制生产方式下,奴隶并不被当作人看待,而是被当作一种物品,一种“会说话的工具”,被当作奴隶主的一种财物。奴隶主可以把他的奴隶转让、抵押、买卖,以至杀死,都为当时法律所允许。在古罗马,还常使奴隶互相格杀,或令奴隶与猛兽角斗,作为奴隶主的一种娱乐。奴隶的这种地位,也就决定了他们的劳动是一种被强制的掠夺性劳动。他们是奴隶主或其监工的棍棒、皮鞭下从事繁重的劳动。 2、奴隶制虽然是一种极端残暴、看来似乎是荒谬的生产关系,但在人类刚脱离原始状态、生产力十分低下的时候,它是唯一可能有的生产形式。奴隶制生产方式,当它处于建立、发展和上升的时期,生产关系与生产力还是基本适应的;它促进了分工,发展了生产,创立了光辉的古代文化。但是,由于它的生产关系是基于人身占有、强制劳动和残酷剥削,它所给予生产力的发展余地是很有限度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矛盾就日益严重起来,奴隶制生产关系终于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3、奴隶制度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奴隶制生产关系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逐渐变成了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奴隶制生产方式的矛盾,首先表现在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关系上。奴隶既不被当作人看待,他们便憎恨劳动。经常怠工,破坏工具,虐待牲畜。奴隶主也只把最粗糙、最笨重的工具给奴隶使用。它必然使生产浪费、昂贵,并阻碍生产力的进步。其次,奴隶主占有了奴隶的全部剩余劳动以及一部分必要劳动,从根本上破坏了奴隶们劳动力再生产的条件。奴隶主日益奢糜的生活、豪华的工程、频繁的战争和暴敛苦役,又加剧了对劳动力包括个体生产者劳动力的摧残和破坏。在奴隶社会晚期,劳动力缺乏日益严重,奴隶制生产方式也就进入它的解体阶段。罗马奴隶制大庄园的破产,主要就是由于缺乏劳动力所致。 奴隶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尖锐化集中反映在阶级矛盾上,表现为奴隶和其他劳动人民反对奴隶主的阶级斗争。奴隶为了争取生存的权利,曾经采取破坏工具、大批逃亡等形式来反抗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这种斗争的最高形式则是武装起义。在整个奴隶社会发展过程中,奴隶起义此起彼伏,接连不断,并日趋频繁。公元前73年爆发的斯巴达克起义就是古罗马时代无数次奴隶起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在中国春秋末期,也有过大

文档评论(0)

1hone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