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稿第19课_经济体制改革.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定稿第19课_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的前提: 根本目的: 目标: 改革的内容: 实质: 材料二 邓小平说过:“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 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80%,农村不稳定,整个政 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 摆脱贫困。……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 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 “二汽”集团生产的新型汽车 * *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解放生产力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农村、城市生产关系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必要性: 概念: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 1、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政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历史转折 确立改革开放、工作重心转移的方针P86 (1)结束长期以来“左”倾错误束缚,重新确立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形成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2)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上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揭开改革序幕 1、内容: 2、意义: 知识小结: 中共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1、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召开八七会议,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2、1949年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前夕,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将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进入城市领导农村的新时期;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包产到户) ——变革经营方式 (2)发展乡镇企业 ——调整产业结构 1、改革必要性: 2、主要内容: 3、意义:P86\87 二、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改革首先从什么领域开始的? 经济体制改革 : 农村 城市 材料一 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包括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叫做共产主义因素),造成了平均主义,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同时,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也都被收归社有。在各种“大办”中,政府和公社还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这些实际上都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的很大破坏,造成农业生产缓慢。 思考: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当时实行什么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对当时的经济带来什么影响? 【农村改革的必要性】 材料三 敢为人先的昨天:1978年,安徽发生特大旱灾,许多人外出讨饭。同年12月,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农民秘密聚会,冒着生命危险,签订生死契约,决定分田单干并包产(包干)到户。一年后,粮食不仅没减产,反而获得空前大丰收。 思考:据材料说说,小岗农民为什么会冒死分田?这一做法后被命为什么制度?为什么能粮食产量大增? 革 改 地 土 社 公 民 人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业生产合作社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 必须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把握住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结合我国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的成功与失误,你认为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三、国有企业改革 1、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具体做法 管理体制上:     所有制改革上:   分配制度上:    2、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 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2党的“十四大”) 意义:P87 高度集中的管理 间接管理,宏观调控。 单一公有制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平均主义 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 为什么要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材料一 1956年,上海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购买风扇、鼓风机降温的措施,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自主权,要经过层层批报,当时要经过十一个部门审批,盖11个章。等最后的章盖完了,夏天已经过去了。 材料二 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两厂仅相隔一墙,电缆厂归机械部

文档评论(0)

my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