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_1.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_1

PAGE PAGE 5 A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申请书 项目名称: 大学生法学校内实践基地构建 项目负责人: 莫善友 李旭良 温琛怡 项目指导教师: 王雄文 立项申请时间: 2014年06 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中心编制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起止时间 第一负责人 姓 名 莫善友 学 号 7 性 别 男 身份证号 院 系 政法系 年 级 大一 专 业 法学 联系电话 手 机 E-mail w@ 入 校 以 来 专 业 必 修 课 成 绩 课程名称 学分 成绩 大学英语(本)1 3.5 66 法理学(本) 2.5 70 经济学原理(本) 2.0 78 军事训练与教育(本) 2.0 6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含廉洁修身教育16学时)(本) 4 81 太极拳 1.0 85 宪法学 (本) 2 68 形势与政策(本)1 0.5 通过 项目性质 □小发明、小创作、小设计等 □开放实验室或实习基地中的创新性实验或新实验开发 □基础性研究 □应用性研究 □社会调研 项目选题来源 □自主立题 □教师科研课题的子项目 项目学科类别 项目受其他渠道资助情况(“无”或“具体资助来源和经费”,包括获奖情况) 二、项目指导教师情况 姓 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职务 所在院系或研究机构 联系电话 手机 E-mail 三、项目主要研究人员名单 学号 姓名 年级 所学专业 项目研究中 承担的主要任务 本人签名 7 莫善友 大一 法学 撰写方案、主持研究、分配研究人员的研究任务 莫善友 2 李旭良 大一 承担课题研究中资料收集、保管,作品收集 6 温琛怡 大一 负责策划、布置课题研究进程,检查研究工作任务的落实情况,参与课题研究 四、立项背景和依据(包括研究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与评价、研究意义,应附主要参考文献及出处) 背景:法学主要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甚至可以说它从来就不是在理论上自给自足的,是必须从生活事实和社会实践中获得发展资源和动力【1】。而我国真正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实践型法律人才”还十分匮乏,缺少务实与经验,因此要建立从学生为中心,以教师做为指引者的校内仿真模拟实践和全真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纵观国内当下的法学实践方面,其地位在我国法学专业教育中尚未系统化,而且,我国高校法学实践教学尚处于研究阶段,并无太多经验可以借鉴。应当说,这与法学教育与法律实践活动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协作关系,没能共同承担起法律人才培育的有效互动无不有关。特别是现如今各大高校的法学院(系)只强调或重视法学理论与实际教学的重要性,但往往这都是形式上的表面工作,还存在这些问题:学校对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要性不足:学校和地方相关单位对大学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帮助不是很到位。因此在这里呼吁学校与当地政府的相关政策能及时下达且落实。 研究意义:(1)符合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2011年12月,教育部联合中央政治委员会下达了《关于实施卓越人才教育培育计划的若干意见》,该文认为“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是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重点”【2】学生通过实践这一平台,将学校所学运用至实践,并及时发现自己学习不足,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同时,学生又可以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进行反思、研究与改正,进一步提高自身实践能力,使自己进一步达到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最终成为应用型法律实务人才。 (2)满足学生现实的需要,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近年来,法学专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在麦克思公司发布是《2012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就将法学专业列为2012年底本、专科的就业红牌警告专业量较大,就业率较低,且薪资较低的专业【3】法学生失业的原因很多,其中大多数毕业生缺乏务实操作技能,难以胜任复杂的法律务实工作应属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当法律实践基地良好运作开来后,它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在校内就可以亲身体会法律工作场景。学生有了更多展示和推荐自我的机会,学生毕业时被实习单位聘用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3)有助于引导学生面向生活本身,养成关注问题的批判意识和创作精神。法学是实践余生活的,然而课堂上的法学理论听起来美好,但有时偏离实际,学生唯一的工作就是忠实地记录教师的每一句话,以备在考前背诵。关注和研究现实的法律和社会问题,培养批判性的,创造性的思维,仍然是现代法学教育者的高点【4】法学实践教学基地的培养模式如果能够发挥作用,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这样的缺憾稍作弥补。 【1】苏力·也许正在发生——中国当代法学发展的概览【J】比较法研究 【2】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实践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 【3】麦克思,2012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2013-01-28 【4】王军,法学的贫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jkk5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