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32学时).doc
PAGE
PAGE 111
中国文学史
教学大纲
河套大学汉语言文学系
文学教研室
二00四年七月编订
《中国文学史》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文学史
课程性质:
研读对象:
本课程的主要研读对象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三年制专科(师范类)在校学生
课程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课之一,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程及其规律、是研究作家的创作和解读作品的一门文学课。本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对于加强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也具有积极意义。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中文专业学生学好其它文学课程的基础。文学理论课是本课程的理论指导课,古代汉语课是学好本课程的基础课。
课程教学目的: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了解、继承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古为今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知识与能力兼顾,重在能力与素质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熟练地掌握文学史的基本知识、系统地掌握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深入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学的发展规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和独立分析、评论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教学和研究打下初步的基础。
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本课程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以学生自学和练习为辅。教师的讲授要突出重点、难点,一般识记类的知识让学生自己阅读。学生除了掌握大纲规定的内容以外,还应阅读一些经典原著,以提高阅读能力。对于与本课程有关的文艺理论、历史、思想史、文化史等,也要有一定的涉猎,以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设计好学生的作业练习,以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提倡学生撰写研究性的文章,以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教师的指导。
课程总学时:
本课程安排在第1学年第2学期至第3学年第1学期,每学期72学时,共4学期,总教学时数为288学时。
建议学时分配及课程教学内容要点
第1学年第2学期:
总绪论——2学时
第一编 先秦文学——36学时
第二编 秦汉文学——34学时
总绪论(2学时)
第一节 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
一、文学史与文学史学
二、文学本位
三、史学思维
四、文化学视角
五、文学史著作的当代性
六、文学史史料学
第二节 中国文学的演进
一、文学演进的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
二、中国文学发展的不平衡
三、俗与雅之间的相互影响、转变和推动
四、各种文体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五、复古与革新之间的交替与碰撞
六、文与道的离合
第三节 中国文学史的分期
一、三古、七段说
二、文学发展变化的九个方面
三、“三古”概说
第一编 先秦文学(36学时)
绪 论(2学时)
第一节 中国文学的源头
一、传说时期的文学
二、早期文字与书面文学的产生
三、诗乐舞紧密结合
第二节 先秦文学的形态
一、文史哲不分
二、成熟的文学作品的出现
三、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
第三节 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
一、由巫到史的嬗变
二、贵族文学的兴起
三、士阶层的出现与“百家争鸣”
第四节 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先秦文学大致可以分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
一、原始文化与夏商文学:
二、礼乐文化与西周春秋文学:
三、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学:
四、楚地文化与楚辞:
第一章 上古神话(4学时)
第一节 中国神话的产生和记录
一、神话的概念、产生和功能:
二、出土资料和文献资料:
三、《山海经》的神话学价值:
第二节 中国神话及其蕴含的民族精神
一、神话的类别
神话的内容丰富复杂,主要有:创世神话、世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二、神话蕴含的精神
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中华民族深重的忧患意识;中国古代神话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的意识;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先民们的创造精神、探求大自然奥秘的精神和反抗精神。
第三节 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
神话思维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性或隐喻性的思维。上古神话思维的特点是:
1、以己观物、以己感物; 2、具体、形象的思维; 3、伴随有强烈的情感体验; 4、隐喻和象征。
第四节 上古神话的散失和演化
1、神话被历史化; 2、神话发展为仙话; 3、后世文学的素材; 4、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讲析作品】
《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
【阅读】
《黄帝擒虽尤》、《女娲造人》《夸父逐日》
〔教学要求〕
1.这部分教学内容的重点讲解篇目,教师可灵活掌握。
2.讲授上古歌谣和神话的特点、性质等问题,宜结合具体作品进行。
第二章 《诗经》(6学时)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是中国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19北京高三二模七选五汇编.docx VIP
- Unit 3 Food 知识清单(六大知识题型)总梳理(解析版).docx VIP
-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8课《同学相伴》教学设计.docx VIP
- 2025至2030年中国管道直饮水市场发展前景分析及行业投资规划建议报告.docx
- 单髁置换手术步骤.pptx VIP
- Unit 3 Food 知识清单(六大知识题型)总梳理(原卷版).docx VIP
- 教师评课用语缺点建议.doc VIP
- 2025年全国红十字应急救护竞赛活动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
- 互联网交往的利与弊-教学素材【课件】.ppt VIP
- 急性肾损伤的护理.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