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章微物的生态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态 第一节 概 述 生态学:研究生物系统与其环境条件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微生物群体对其周围的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条件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 一、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生态系统(ecosystem):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的成分和非生物的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作用: a. 生产者:植物为主体,从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b. 消费者:动物为主体,利用有机物进行生活,一般不能 将有机物直接分解成有机物 c. 分解者:微生物为主体,分解有机物成无机物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a. 微生物是有机物的主要分解者 b. 微生物是物质循环中的重要成员 c. 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光能、化能 d. 微生物是物质和能量的储存者 e. 微生物是地球生物演化中的先锋种类 二、微生物与自然界物质循环 1)碳循环(carbon cycle):最重要 2)氮循环( nitrogen cycle): 1、固氮作用: 通过生物固氮,每年可为植物提供大量的可利用的氮素肥料。据估计,地面每年固定的氮素约有2.4×108吨,而85%是由微生物进行固氮的。 分自生固氮菌(如海洋中的固氮菌) 共生固氮菌(如根瘤菌) 联合固氮菌(如动物肠道中的克雷伯菌) 2、硝化作用(硝化细菌,化能自养型) 硝化作用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氨氧化为亚硝酸,由亚硝化细菌所引起。 亚硝化单孢菌属 第二步:亚硝酸氧化为硝酸,由硝化细菌所引起。 硝化杆菌属 硝酸盐比铵盐水溶性强,极易被雨水带走而降低肥效。 水体富营养化——“赤潮” 3、反硝化作用 4、氨化作用 3)硫循环(sulfur cycle) 硫杆菌属、光合厌氧菌 脱硫单胞菌属 细菌冶金: 氧化硫硫杆菌和蚀固硫杆菌能把矿石中的硫氧化成硫酸; 氧化亚铁硫杆菌能把硫酸亚铁氧化成硫酸铁; 硫酸铁可将矿石中的铁或铜等转变为可溶性化合物而从矿石中溶解出来。 三、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1、偏利共生: 2、互利共生: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瘤胃微生物与反刍动物 3、拮抗: 霉菌抑制细菌生长;抗生素的产生 4、竞争: 优势菌 5、寄生: 病毒、大肠杆菌 6、捕食: 瘤胃微生物 定居在反刍动物瘤胃中,并能分解纤维素等复杂有机物的特定微生物群落。所有这些微生物都是专性厌氧菌;瘤胃细菌主要有纤维素分解菌,果胶分解菌,淀粉分解菌等,可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酸,如甲酸、乙酸、乳酸、丁酸等,并可进一步降解。瘤胃中还存在大量甲烷细菌,可利用甲酸、乙酸、氢和二氧化碳等,产生甲烷。 猪笼草 叶在延长的卷须上部扩大成一瓶状体(捕虫袋),上面还有半开的盖子,在瓶口附近及盖上生有蜜腺,用来引诱昆虫,使它们跌入“陷阱”; 捕食微生物: 原生动物捕食细菌和藻类(水体净化) 真菌捕食土壤线虫(生物防治) 第二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一、土壤中的微生物 土壤是M的“大本营”,人类的“菌种资源库”。 细菌(~108)>放线菌(~107)>霉菌(~106)>酵母(~105)>藻 类(~104)>原生动物(~103) 据估计:每亩耕作层土壤中,有霉菌150Kg,细菌75Kg,原生动物15Kg,藻类7.5Kg,酵母菌7.5Kg, 可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和肥力。 1. 种类 极其丰富 (1)自养菌:碳化菌、硝化菌、硫化菌、铁细菌 (2)异养菌:腐生菌、固氮菌、氨化菌 (3)致病(芽孢)菌: (4)放线菌:抗生素的重要来源 (5)真菌:以菌丝体和孢子的形式存在 (6)藻类:硅藻、绿藻 (7)病毒:肠道病毒为主,还有噬菌体 2. 作用: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3. 来源 (1)动物排泄物及尸体 (2)污水:灌溉、渗入 (3)固体废弃物 4. 分布特点 (1)受到营养物、含水量、氧、温度、pH 等因子的影 响,并随土壤类型的不同而有很大变化 (2)受季节影响 (3)与土层的深度有关,一般土壤表层微生物最多,随 着土层的加深,微生物的数量逐步减少。 土壤微生物的总DNA提取 二、水中的微生物 1. 来源 (1)土壤:主要 (2)空气:经雨雪 (3)水生生物: 2. 种类 需氧菌、噬盐菌(海洋)、厌氧菌(底部)、 肠道病毒、藻类 清水型水生M:主要为化能自养M和光能自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