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秋季建-色谱概论
mixture Purpose Analysis Preparation Mathematically: chemometrics Physically: extraction, chromatography, fractionation, … Chemically: tandem MS, … 色谱与中药研究 中药现代化-中药质量控制 中药指纹图谱 中药材化学成分提取分离 中药材资源及品质鉴定研究 中成药及中药材有效成份的定量分析 药效、药代动力学、代谢组学 课程概况 理论课:36学时 常用的分离方式 提取 蒸馏 离心 过滤 ? ? ? ? 色谱法概论 百年历史回顾 基本内容 发展趋势 色谱法的主要应用 药学研究:药物质量控制、手性药物分离、化学单体制备…… 食品检测:孔雀石绿、瘦肉精、三聚氰胺…… 刑侦法医:中毒分析,毒品筛查,兴奋剂检测…… 农业应用:农药残留…… 吸附色谱法 分离原理 利用被分离组分对固定相表面吸附中心吸附能力的差别而实现分离。 吸附过程是试样中组分的分子(X)与流动相分子(Y)争夺吸附剂表面活性中心的过程,即为竞争吸附过程 。 分配色谱法 分离原理 利用被分离组分在固定相或流动相中的溶解度差别而实现分离。 离子交换色谱法 分离原理 利用被分离组分离子交换能力的差别而实现分离。 分为阳离子交换色谱法和阴离子交换色谱法。 分子排阻色谱法 分离原理 根据被分离组分分子的线团尺寸进行分离。也称为空间排阻色谱法。 渗透系数: Kp =?Xs?/?Xm? (0<Kp<1 ) 由溶质分子的线团尺寸和凝胶孔隙的大小所决定。在一定分子线团尺寸范围内,Kp与分子量相关,即组分按分子量的大小分离。 塔板理论 始于马丁(Martin)和辛格(Synge)提出的塔板模型。 分馏塔:在塔板上多次气液平衡,按沸点不同而分离。 色谱柱:组分在两相间的多次分配平衡,按分配系数不同而分离。 速率理论(Van Deemter方程) 1956年,荷兰学者范第姆特(Van Deemter)提出了色谱过程动力学理论——速率理论。 常用的定量方法 峰面积百分比法 常用于有关物质的测定 外标法 在液相色谱中用的最多 内标法 准确,但是麻烦 在气相色谱中用的最多 外标法定量 配制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样 外标法定量 实际色谱图 内标法定量(一) 配制一系列浓度的标样,其中加有内标样 内标法定量(二) 色谱法的发展 生物色谱法 中药色谱指纹图谱 生物色谱法(Biochromatography) 80年代中后期,生命科学与色谱分离技术交叉 将活性生物大分子、活性细胞膜、甚至活细胞固着于色谱担体上,作为一种生物活性填料,用于液相色谱法,形成一种能够模仿药物与生物大分子、靶体或细胞相互作用的色谱系统,表征药物与生物大分子、靶体间的相互作用。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邹汉法、西安交通大学 贺浪冲、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规范化中药药理实验室 ?对于中药等成分复杂的研究对象,生物色谱法由于固定相能够特异性、选择性地与活性成分结合,可以排除大量非作用杂质成分的干扰,是研究中药等复杂对象的有效手段。 分子生物色谱法 (Molecular Biochromatography) 仿生物膜色谱法 (Artificial Biomembrane Chromatography) 生物膜色谱法 (Biomembrane chromatography) 细胞生物色谱法(Cell Biochromatography) 脂质体柱 五味子提取物在脂质体柱上的分离 全二维色谱分离五味子提取物 中药指纹图谱 技术水平较低,现代技术应用少。 参差不齐,许多十几年未变。 中药质量标准无法说明发挥药效的化学成分的数量和含量,也无法保证每批中药的成分一致性(稳定性),国际未接受。 体系存在缺陷,无法被国际认可,亟待提高和发展 一、背景——中医药特色与优势 为中华民族的繁衍作出了巨大的作用。 公共卫生资源充分发挥作用;在国家初级保健系统中的重要地位。 降低了疾病发生率,提高了公众的生命质量,特别是在治疗慢性病、养生保健等有优势。 新药研发费用远较化学合成药物为低。 传统中药的不足 研究开发体系不完善 生产不规范和规模小 国内外认可程度不高 中药现代化的关键问题 理念: 将传统中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按照国际规范进行研究、开发、生产、管理和使用。 原则:保持中医药优势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充分结合;具备国际认可的标准规范。 核心: 保证中药质量的稳定和可控,提升中药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家政讲师师资培训课件.ppt
- 细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及其检测方法.docx VIP
- 【基于企业作业成本法的企业成本控制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4000字】.docx VIP
- 2025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之安全生产技术基础题库(考试直接用).docx VIP
- 10.2捍卫国家利益课件.pptx VIP
- 2025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之安全生产技术基础题库及参考答案【考试直接用】.docx VIP
-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 中文书名《我的姐姐罗莎琳·富兰克林》.doc VIP
- 2025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之安全生产技术基础考试题库附参考答案【考试直接用】.docx VIP
- 【MOOC期末】《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北京科技大学)期末慕课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