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分离程第四章膜分离技术
第四章 膜分离技术 5学时 授课内容 各种膜分离法及其原理 膜材料及其特性 膜组件 操作特性 膜的污染与清洗 学习目的和要求 在掌握各种膜分离方法和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膜特性及操作特点和影响膜分离速度的因素以及膜分离过程。清楚膜分离法在生物产物回收和纯化方面的应用。 1、引言 (1)膜的概念 在一种流体相间有一层薄的凝聚相物质,其把流体相分隔开来成为两部分,这一薄层物质称为膜。 膜本身是均一的一相或由两相以上凝聚物构成的复合体 被膜分开的流体相物质是液体或气体 膜的厚度应在0.5mm以下,否则不能称其为膜 (2)膜分离 膜分离是利用具有一定选择性透过特性的过滤介质进行物质的分离纯化。 (3)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利用膜的选择性(孔径大小),以膜的两侧存在的能量差作为推动力,由于溶液中各组分透过膜的迁移率不同而实现分离的一种技术。 (4)分离过程中膜的功能 物质的识别和透过 是使混合物中各组分之间实现分离的内在因素; 界面 提供一种状态,将透过液和保留液分为互不混合的两相 反应场 膜表面及孔内表面含有与特定溶质具有相互作用能力的官能团,通过物理、化学或生化反应提高膜分离的选择性和分离度; (5)膜的分类 按孔径大小:微滤膜、超滤膜、反渗透膜、纳滤膜 按膜结构:对称性膜、不对称膜、复合膜 按材料分:合成有机聚合物膜、无机材料膜 2、各种膜分离方法及其原理 微滤和超滤 反渗透 透析 纳滤 电渗析 渗透气化 要求 学习要求:各种膜分离法及其原理 理解:微滤、超滤、反渗透、透析、电渗析和渗透汽化等方法的原理 应用:掌握各种膜的应用范围 膜分离技术的类型和定义 膜分离过程的实质是物质透过或被截留于膜的过程,近似于筛分过程,依据滤膜孔径大小而达到物质分离的目的,故而可以按分离粒子大小进行分类: 微滤(MF):以多孔细小薄膜为过滤介质,压力差为推动力,使不溶性物质得以分离的操作,孔径分布范围在0.025~14μm之间; 超滤(UF):分离介质同上,但孔径更小,为0.001~0.02 μm,分离推动力仍为压力差,适合于分离酶、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物质; 反渗透(RO):是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的膜分离操作,孔径范围在0.0001 ~0.001 μm之间;(由于分离的溶剂分子往往很小,不能忽略渗透压的作用,故而成为反渗透); 纳滤: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300~1000小分子量的膜分离过程,孔径分布在平均2nm; 电渗析:以电位差为推动力,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从溶液中脱除或富集电解质的膜分离操作; 各种膜分离方法的应用范围 (1)渗透和渗透现象 渗透与反渗透 渗透压 随着渗透过程进行,通过半透膜进入盐水溶液中的水分子与通过半透膜离开盐水溶液的水分子相等,所以它们处于动态平衡。此时,盐水溶液和纯水间的液面差表示盐水的渗透压。 渗透压的大小与盐水的浓度直接相关。 反渗透的概念 在外加压力驱动下借助半透膜的选择截留作用溶剂由高浓度溶液透过半膜向低浓度渗透称为反渗透 反渗透原理 反渗透原理 溶质传质的主要推动力在于浓差。根据Fick定律,其摩尔通量为 反渗透原理 提高反渗透操作压力有利于实现溶质的高度浓缩。 (2)超滤和微滤的概念 超滤 超滤是根据高分子溶质之间或高分子与小分子溶质之间分子量的差别进行分离的方法。 微滤 微滤是一种从悬浮液中分离固形成分的方法,是根据料液中的固形成分与溶液溶质在尺寸上的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超滤原理 超滤膜一般为非对称膜,具有较小的孔径(约为10一200?),能够截留分子量为0.5kDa以上的溶质分子或生物大分子。料液在压力差作用下,其中溶剂透过膜上的微孔形成透过液;而大分子溶质则被截留,从而实现料液中大分子溶质和溶剂间的分离。 超滤膜对溶质的截留机理主要是筛分作用,超滤膜的膜孔大小和形状决定超滤膜的截留效果。除此以外,溶质大分子在膜表面和孔道内的吸附和滞留也具有截留溶质大分子的作用。 超滤所用操作压差在0.1~1.0 MPa之间。 微滤的原理 微滤通常采用孔径为0.02~10微米的微孔膜进行,其可截留直径0.01-10微米的固体粒子或分子量大于1000kDa的高分子物质。料液在压差作用下流经微滤膜,料液中的溶剂和溶质分子透过微孔形成透过液;而尺寸大于膜孔的固形成分则被截留,从而实现料液中固形成分与溶液的分离。 微滤膜对微粒的截留也是基于筛分作用,其膜的分离效果是膜的物理结构,孔的形状和大小所决定。 操作压力差一般为0.01~0.2MPa。 超滤和微滤的特点 超滤和微滤都是利用膜的筛分作用,以压差为推动力; 2. 与反渗透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