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可作为旅游资源开发满族民俗
浅析可作为旅游资源开发满族民俗
【摘要】本文介绍了东北地区满族的民居,服饰发型,独特的饮食,婚嫁习俗以及其他的民俗。认为满族丰富多彩的民俗是很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建议对满族民俗进行更好地开发和保护,可以开展满族民俗旅游。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满族民俗值得重点开发的项目。
【关键词】满族民俗;民居;食物;服饰;婚俗;旅游资源开发
一、满族的民居
众所周知,东北有“三大怪”――“大姑娘叼烟袋,窗户纸糊在外,养活孩子吊起来”,这三怪基本上都可以在东北的民居里见到,是十分珍贵的开发资源。由于东北寒冷的天气,保暖是其民居的首要考虑条件,“口袋房,万字炕”,形象地描述出了满族人居室的主要特点。满族人的房屋多为三间或五间,坐北朝南便于采光,房门开在东侧或次东间,整座房屋形似口袋,因此称作“口袋房”,便于聚暖。屋里南、西、北三面筑有“[”字型大土坯炕,叫做“万字炕”或“蔓枝炕”。东西各有厢房,配以门房,这便构成通常所说的四合院。火炕是满族人家住房主要的取暖设备,因为火炕一般都通过做饭的锅灶,所以烧水、做饭时,炕总是热的。有的人家还把室内地面下也修成烟道,称之为“火地”或“地炕”,在特别寒冷的季节,可以加烧地炕,提高室内的温度。各家的炕上都摆有炕桌,和一个高四尺、长五尺、上下二层双门对开的大衣物柜。满族的火炕不仅是满族人睡觉的场所,还是满族人日常饮食、活动,以及冬季取暖的设施。嘎拉哈、泥火盆、大烟袋,满族人的许多交流与活动都可以在这火炕之上完成,满族人从孩提时代就在这火炕上听着老人们一代代相传的故事,满族文化就在这火炕之上传承着。因此,民居文化是满族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文化的体现[1]。针对“火炕”,从个人角度来说,有着独特的痴迷。在过年的时候,“炕文化”在南方尤其引起人们强烈的兴趣,是值得保护和开发的旅游资源。
满族有“三怪”,其中有一怪表现在居所上就是“窗户纸糊在外”。糊窗所用的窗纸是一种叫“豁山”的纸,满语称为“摊他哈花上”,汉语叫麻布纸或窗户纸,是用破衣败絮为原料经日晒而成的,后来多用坚韧如革的“高丽纸”,纸上淋油,这样,既可增加室内的亮度,又可以使窗纸坚久耐用。这种纸糊在窗户的外边,一方面可以避免窗档中积灰,另一方面免得为雨雪淋湿、冷热不均而脱落。窗棂及门上亮子窗棂构成各种图案,美观牢固。窗户分上下两扇,上窗可用棍支起通风。这一怪在满族民居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大姑娘叼大烟袋”――满族家庭炕上一年四季长备一个烟盒子,大部分是用木头雕制而成。盒内不仅放着“关东烟”,而且还备有烟袋,来客人时首先给客人装上一袋烟,以示欢迎。大姑娘叼烟袋是因为满族的媳妇要伺候婆婆,她们需要给婆婆点烟,那么时间长了她们也就惹上了烟瘾,所以在东北农村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叼着大烟袋坐在家门口干活。
“养活孩子吊起来”――满族民居中房梁上常悬有悠车,婴儿放在悠车里。因为满族是马背上的民族,他们为了自己的孩子以后能够适应马背上的生活,于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把孩子放到悠车里,于是我们在东北农村家里都可以看到那个为孩子准备的悠车,所以在东北养活的孩子都是吊起来。这是地道的满族风俗。
“满族三大怪”这么有趣的民俗,在满族人们的民居构造里处处可以体现,所以满族民居是值得保留和开发的重要民俗旅游资源,现在的很多满族自治县和东北农村已经开始渐渐改变这种民俗,应该注意保护和利用,使得珍贵的民俗资源能够继续传承下去。
二、满族服饰发型
满族的服饰由于其所居住的高寒地区和特有的骑射文明,与汉服有着很大的区别,可以说是独树一帜。满族男子的衣饰多是长袍马褂,且无领、捻襟、扣绊、箭袖,窄袍,两面或四而开权,束带。马褂,高领、对襟、肥大、开权,这都是骑射文化的体现[2]。满族妇女擅长刺绣,服饰的衣襟、鞋顶、荷包及枕头上,到处都可看到龙凤、鹤鹿、花草等吉祥图案。满族素有“女履旗鞋男穿靴”之说。妇女的鞋称为“旗鞋”,有平底和高底鞋之分,极富特色。根据不同式样又可称为“花盆底”或“马蹄底”鞋。男子一般着靴,有尖头靴、鞋等,有利于骑射和保暖[3]。满族妇女的发型则富于变化,一般盘髻,盛行“两把头”、“大京样”等发式。“两把头”是满族妇女最具有代表性的发式,即将头发夹于头顶,分成两绺,结成横长式的发髻,以高髻为尚。再将后面余发成一个“燕尾”式的长编髻,压在后脖领上,使脖颈挺直,并戴上扇型发冠,这种发型称“旗头”、“京头”。加之穿高底旗鞋,走起路来分外端庄、文雅。清代满人袭半剃半留发式,辫发高盘,发分三结,编辫垂后,洒脱利落,利于马上功夫。
深受清宫戏的影响,尤其是对女性来说,很多女性对满族妇女的“旗头”,服饰和高底旗鞋都相当感兴趣,就在我们日常旅游景点留照或拍个人艺术照的时候,满族的服饰装扮都普遍流行,可见人们对其浓厚的兴趣。在旅游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