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浸和浓硫酸处理对刺槐种子发芽影响
水浸和浓硫酸处理对刺槐种子发芽影响
摘 要:?研究以刺槐种子为材料,经不同的水浸和酸浸处理,置床观察,研究了不同水浸条件和不同酸浸条件对刺槐种子萌发的影响,旨在明确刺槐种子萌发对不同初始水浸温度、不同酸浸时长以及其相应吸胀时长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水浸处理刺槐种子时,在用初始水温为70~80℃浸种,并浸泡一昼夜以后,得到较高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其值分别为83.3%和73.3%;浓硫酸酸浸处理刺槐种子时,在浓硫酸酸浸处理40min后,浸泡五昼夜的刺槐种子萌发最好,其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为93.3%和73.3%。
关键词:刺槐;水浸;酸浸;发芽率;发芽势
中图分类号 S792.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6-0034-04
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又名洋槐,属于豆科刺槐属,原产于北美洲,20世纪初被引入中国。刺槐为豆科蝶形花亚科刺槐属落叶乔木或灌木,常见于我国中部和东部,其树冠高大,叶色鲜绿,每当开花季节绿白相映,素雅而芳香,可作为行道树、庭园观赏树、工矿区绿化及荒山荒地绿化的先锋树种。根部有根瘤,有提高地力之效。刺槐木材坚硬,耐水湿,可供矿柱、枕木、车辆、农业用材;冬季落叶后,枝条疏朗向上,很像剪影,造型有国画韵味。叶含粗蛋白,是许多家畜的好饲料;花是优良的蜜源植物,刺槐花蜜色白而透明,深受消费者欢迎嫩叶、花可食,现已成为城市居民的绿色蔬菜;种子榨油供做肥皂及油漆原料[1-5]。
在石漠化地区,刺槐对当地环境条件表现出较好适应性,是当地群落的常见种和植被恢复的先锋物种。不仅如此,由于刺槐具有极强的生态适应能力(抗旱、耐盐碱、防风固沙),近年来,其种子被广泛应用于生态工程建设、矿山生态恢复、石漠化治理、公路铁路边坡生物防护等。但刺槐种子特别坚硬,种皮质密,透水性差,打破刺槐种子休眠、提高种子萌发率是一个难题[1-5]。
本文研究了刺槐不同时间与不同温度的水浸和不同时长的浓硫酸浸种,以及不同吸涨时间的差异,旨在为刺槐种子的品质鉴定、合适的处理条件及科学播种等研究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对刺槐的种子调拨、播种前处理及其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发芽测定所需刺槐种子从净度测定后的纯净种子中提取。用4分法将种子分成4份,从每份中随机提取25粒组成100粒,4次重复。按照此方法取出不同处理方法所需的全部刺槐种子。为了预防霉菌感染,干扰检验结果,检验所使用的种子和各种物件一般都要经过消毒灭菌处理:(1)检验用具的消毒灭茵:培养皿、纱布、小镊子仔细洗净,并用沸水煮5~10min;(2)种子的消毒灭菌:目前常用的有升汞、过氧化氢等。药剂种类不同,处理的方法和时间也不一致。种子用0.2%~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2h,取出用清水冲洗数次。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5年3月10日在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林学楼森林培育试验室进行。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共设冷水、20~30℃、50~60℃、70~80℃、沸水5个处理和浓硫酸浸种10min、20min、30min、40min、50min5个处理作对照。每组每次取出100粒放置在发芽床上,每个组次4个重复。置床后,将其盖上钟罩并在钟罩上贴上标签(注明树种、组号、重复组号及日期,易于区分),放于恒温箱中。本试验同时研究种子吸胀不同昼夜(5昼夜之内)对刺槐种子的发芽情况,即1昼夜、2昼夜、3昼夜、4昼夜、5昼夜,共5个浸种标准。
1.3 试验方法
1.3.1 种子预处理 这是本次试验的关键步骤,按照预先设计的组别对提取出的种子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水浸的包括冷水(10℃左右)、20~30℃、50~60℃、70~80℃、沸水5个处理,而浓硫酸浸种分为10min、20min、30min、40min、50min5个处理。此处需注意在浓硫酸处理时,一定要不断搅拌,并且待处理时间完成及时冲洗干净,防止种子碳化,硫酸进入种胚使种子无发芽能力等。待处理后,放置于浸泡不同昼夜,备用。本次试验种子预处理开始时间为2015年3月10日,2015年3月15日浸种结束。
1.3.2 制床和管理 置床时先把蒸馏水倒入培养皿中,水量为培养皿容积的大半,然后把托盘置于培养皿上,并且要把纱布条和滤纸衬在托盘上,用水阴湿,滤纸要放平且紧贴托盘,中间不可存留气泡。然后将5组种子分别摆在5个发芽盘上,种粒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摆完之后盖上钟罩。此外,钟罩上要贴上标签,注明树种、组号、重复组号及日期。然后放入恒温箱中,并使恒温箱设定为25℃,全光照。每天检查种子的发芽环境的水分和温度状况。轻微发霉的种子可用清水冲洗,冲洗干净后仍放回发芽皿中。当发霉种粒种粒较多时,应及时更换发芽床和发芽器皿。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