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东江农民运动及其与地方党团组织关系.docVIP

浅析东江农民运动及其与地方党团组织关系.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东江农民运动及其与地方党团组织关系

浅析东江农民运动及其与地方党团组织关系   【摘 要】广东是现代农民运动最先进、最发达的省份之一,而东江地区农民运动发展在广东则最为显著。本文以惠阳县为中心,考察东江农民运动的发展以及与地方党团组织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东江农民运动;地方党团组织;关系   【中图分类号】K2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570(2016)-09-053-04   广东是现代农民运动最先进、最发达的省份之一。而广东的农民运动尤以东江地区发展最为显著。本文以惠阳县为中心,考察东江农民运动与地方党团组织之间的关系。   东江农民运动就发展历程而言可分为萌芽时期(1921年至1923年底)、发展时期(1924年1月至1925年5月)、高潮时期(1925年5月至1926年5月)、困难时期(1926年5月至1927年4月),之后就转入秘密活动时期。①从领导组织上可分为两个时期:共青团组织领导时期(1921年至1924年10月)、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时期(1924年10月至1927年4月)。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农民运动的领导是通过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实现的。从农民运动的组织机构名称上可以划分为县农会(1921年至1925年2月)和县农民协会。1925年2月下旬,东征军克复海丰。彭湃在周恩来协助下建立中共党支部,同时恢复农会,改称县农民协会。   一、惠阳县农民运动的兴起   惠阳县高潭区位于海丰、陆丰、惠东、紫金县交界的山区,距离彭湃家乡只有35公里,是惠阳县最早筹划建立农会的地区。高潭山高林密,土地贫瘠,农民受地主剥削十分严重。在海丰农民运动蓬勃发展的时候,1922年9月,高潭水口乡、黄沙乡农民黄星南、黄子琪等人在贫苦农民中开始串联活动,筹划组织农会。1922年10月赤山约农会成立后,一身农民装扮的彭湃就亲自来到惠阳县高潭区。他告诉大家:我们农民若不团结,就没有力量,没有力量就会受人欺负;大家若有力量,就要组织农会;组织了农会人多势大,就不怕土豪劣绅欺负了!1923年初,彭湃再次来到高潭与黄星南等人商量组织农会事宜。2月,高潭区第一个农会组织――水口乡农会成立。随后锦江、黄沙、五岭、大同、公梅、中洞、水下等乡的农会先后成立。农历三月初十,高潭区农民协会正式成立,选举黄星南为农会会长,杨国辉为副会长,张佐中为秘书长。农会成立宣言明确提出“要减租,要减息……打土豪,反贪官,一切权力归农会!”   农会成立后,高潭原来没有建立农会的乡也相继建立农会。高潭24个乡,乡乡有农会、有农军。   惠阳县鸭渡区与高潭区不同。这里土地肥沃,是个鱼米之乡。鸭渡区“四大半围”是由同和乡的高田、新村、岗头、陂塘角四个村组成,有三百多户,一千余人。其中90%是佃农,他们祖祖辈辈都是租耕镇隆大山下、井龙和鸭渡叶佩兰、叶承源、吴亮德、黄孚东等大地主的土地,所获谷物七成交租和纳税。1923年夏,海丰县总农会改组为“惠州农民联合会”。随后惠阳鸭渡、淡水、横沥等地农民有组织地抗苛捐杂税,反对陈炯明、杨坤如的大惠州主义。省港罢工时,又联合各地农民声援省港罢工,在惠阳澳头一带拦截偷运粮食供给香港的船只。   鉴于东江农民运动的迅速发展,1924年3月,盘踞东江的陈炯明下令解散东江各地农会。   1925年2月,中共广东区委为配合国民革命军东征,统一广东,决定以惠阳为中心发展农民运动,抽调了惠阳籍中共党员、农讲所学员罗克仁、余子光、黄配勋和原在陈炯明部搞兵运工作的罗俊、黄卓如等回原籍。他们首先在惠阳潼湖、“四大半围”活动,发动农民帮助东征军筹粮、带路、送信、组织武装直接参战和组织随军运输队、担架队,得到了广大贫苦农民的积极响应,出色完成参战和支援前线的任务。   粤东各地农民和农民自卫军也对东征军给予热情欢迎和大力支援。阮啸仙在《广东省农民一年来之奋斗报告大纲》中指出:“10月14日攻破惠州城的战役,也就是在惠阳农民的积极配合下取得的。”苏联顾问罗加乔夫认为,两千年来从未打破的惠州城,在26小时内被革命军打下了,这是“兵民合作精神的体现”。总指挥蒋介石在惠阳县平山28乡农会欢迎东征军大会演讲时也肯定了农民支援东征军所作出的贡献。   1925年4月,黄卓如回到潼湖区协同何友逖、罗克仁、黄佩勋、余子光等人开展农运宣传,先后组织了9个乡农民协会、83个村农民协会,在横沥区组织了14个农民协会。会员须知指出:“凡属本会会友,务须亲爱团结。万众一心向前,打倒贪污豪劣。帝国主义军阀,专吸工农膏血。工农联合奋斗,敌人完全消灭。”潼湖区农民协会主席先后由罗克仁,余子光、罗志白等担任,委员有杨维青、杨植棠、黄瑞麟等。农民协会成立后,在岗头村创办政治夜校,15岁以上青年均需参加学习。到1925年11月,惠阳全县建立区农会5个,乡农会76个,会员3813人。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