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脱粒性研究进展及展望.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稻脱粒性研究进展及展望

水稻脱粒性研究进展及展望   摘要: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提高水稻产量是水稻育种的重要目标。在水稻驯化中,许多性状朝着有利于增产的方向发展,尤其是水稻脱粒性的变化。相对于野生稻而言,栽培稻倾向于难脱粒的表型。这有效地保证了水稻谷粒的收获,进而提高了水稻产量。为了更好地理解水稻脱粒性,就水稻脱粒的细胞学基础,基因调控机制,植物激素调节做了相关综述,以期为水稻脱粒性的研究提供有用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其做了一些展望。   关键词:脱粒性;离层;木质素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14-2601-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14.001   Abstract: Rice is an important crop, and improving rice yield is an important goal of rice breeding. In the domestication of rice, many traits in favor of yield direction. Especially for rice shattering, compared with wild rice,cultivated rice tends to be difficult to shattering phenotype. This effectively ensured the harvest of rice grain,and thus increased the yield of ric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rice shattering better,this paper reviewed the cytological basis,gene regulation mechanism and plant hormone regulation of rice shattering. so as to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rice shattering study. And on the basis of which we have done some discussion and outlook.   Key words: shattering; abscission layer; lignin   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的提高关乎民生大计。矮化品种(IR8)和杂交水稻(两系/三系)的培育使得水稻产量有了很大提高[1]。近年来基于籼粳杂交,提出了通过分子模块设计,结合理想株型开发高产、优质、抗逆水稻的新途径。这对于水稻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具有重要意义[2]。   考古学证据表明在一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了对野生稻的驯化[3]。在驯化中许多性状(株型、穗型、粒型、脱粒性)朝着有利于水稻产量提升的方向进化着。特别是水稻脱粒性的变化,对于野生稻而言,成熟谷粒趋向于易脱落,这对于种群的繁衍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农业生产中,这种易脱粒性状却给栽培稻的收获带来了很大不便,它导致了收获指数(水稻实际结实数与人工收获到的谷粒数比值)下降,进而影响了水稻产量[4]。研究表明,不脱粒表型出现在约6 600年前[5]。而在栽培稻中,粳稻更倾向于难脱粒。因此在脱粒性状的研究中,多以粳稻(日本晴)作为难脱粒材料。在实际生产中,收割器械对水稻的收获产量也有影响,无论是易脱粒品种还是难脱粒品种都不能被有效收获,因此筛选及培育中等落粒程度水稻品种对水稻产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6]。   目前对于水稻脱粒性评估方法主要有下落法、揉搓法以及仪器测定法。这三种方法各有优劣。但目前仪器测定法是对水稻脱粒性评估比较有效的方案。利用数字测力计检测谷粒BTS(Breaking tensile strength)值来对水稻脱粒性进行评价,因为BTS值与脱粒程度的高低呈负相关,即BTS值越小,水稻谷粒越容易脱落[7]。为了加深对水稻脱粒性的研究,本研究综述了水稻脱粒的细胞学基础、基因调控机制、植物激素调节,以期为水稻脱粒性的研究提供有用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其做了一些展望。   1 水稻?粒性的细胞学基础   在自然界中,脱落(Abscission)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一般而言脱落是对组织或器官,由于自身或环境(冷/旱胁迫)因素,与母体(或主体)发生分离的综合描述。如种子脱落、落叶、落果。这些事件的发生涉及特定细胞发育的调控。对于水稻而言,研究表明其谷粒的脱落与水稻护颖与枝梗之间离层(Abscission Layer)的发育调控有关。从水稻生命周期来看,造成水稻谷粒脱落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