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裁判文书语言生态伦理分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法律裁判文书语言生态伦理分析

法律裁判文书语言生态伦理分析   摘 要:法律和语言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从语言生态伦理视角分析法律裁决文书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基于广泛而深入的分析,笔者发现,法律实施过程中的诸多语言问题相对突出,很多法律裁决文书撰写者的语言生态伦理意识相对还比较薄弱,相当数量的法律裁决文书的语体要素适宜性普遍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不利于向社会公众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律精神,不利于推动社会公众真诚信仰并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改善法律语言生态环境,需从改善语言开始。   关键词:法律裁判文书;语言生态伦理;语体要素;法治建设   作者简介:杨 彬,上海外国语大学国交学院副教授,语言学博士(上海 200083)   一、弁言与问题   法律和语言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法律依托语言而存在,语言是法律的必然载体。对于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国内外哲学界、语言学界与法学界的学者们提出诸多精辟论述。比如,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曾经说过:“法与法律制度是种纯粹的语言形式,法的世界肇始于语言,法律是通过语词订立和公布的。语言是表述法律的工具,法律不能脱离语言而独立存在。” [1 ]再如,Conley和O’Barr认为:“在日常的和现实的意义上说,无论是在书面上还是在口头上,法律就是语言。” [2 ]   法律法规在社会生活运作的过程中,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法律可谓是治国之重器,建立良法无疑是实现善治的前提;然而,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由于法律和语言之间存在着难以分割的天然联系,由于法律法规的实施对于法律权威能否得以确立具有决定性影响,在立法与实施法律法规的过程中,就不得不着力考虑法律法规的确立及其能否顺畅实施的相关语言问题。陈兴良、周光权认为:“一部法律制定得好坏,固然首先取决于这部法律所体现的时代精神和价值取向,但也取决于对这种精神和价值的表述的好坏。” [3 ]法律法规制定得好坏取决于其对特定法治理念、时代精神和价值取向的表述的好坏,法律实施过程中的各种裁判文书的好坏同样取决于此。   张伯江认为:“应该说,六十年来的司法实践证明,我国法律法规的语言已经探索出一条成熟的道路,它最充分地体现了法律的严肃性,同时也在某种意义上成为语言表达的规范参照。近年来,新的法律法规频频出台或修订,也有推敲不慎之处。从一个语言研究者的眼光看,值得深思的地方不少,如果我们日常语言生活中一些习非成是的东西逐渐被定型在法规语言中,对现代汉语的健康不能不说是一种损害。”张文还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具体条文,对其中“并列结构的用法、代词‘其’的误用、表示情况的‘的’字的使用以及几种常见语病和用词不当的问题”展开了细致的分析,进而呼吁语言工作者和法律工作者要重视在当今法律法规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诸多习非成是的现象,以共同维护好汉语书面正式语体的规范性和严肃性 [4 ]。毋庸置疑,这种路向的研究有其重要价值,但我们认为,相较于法律实施过程中极其突出的诸多语言问题,立法过程中的语言欠规范问题相对并非特别严重,或许主要是由于立法过程中的语言规范一向倍受重视。比如据商金林《叶圣陶年谱长编》记载:“早在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起草之初,中央政府就聘请了叶圣陶、吕叔湘作为语言专家直接参与到起草工作中。” [5 ]但据张文的论证,可以说当下的立法过程中对于语言规范的重视程度恐或显著弱化,这方面的工作亟需高度重视并大力强化。   然而,更需倍加重视、亟待改善的,是法律实施过程中的诸多突出性问题,正如《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所言:“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取得历史性成就。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司法体制不断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同时,必须清醒看到,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比,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相比,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有的法律法规未能全面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执法司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现象较为突出……这些问题,违背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妨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必须下大气力加以解决。” [6 ]可以说,在法律实施的过程中,相当数量的法律裁决文书就普遍存在此类“不适应、不符合”的突出性问题,迫切需要大力改善。请看下例:   (1)经丰台区人民检察院依法审查查明:2016年5月7日晚……在制服和控制雷某过程中,邢某某等人对雷某实施了用手臂围圈颈项部、膝盖压制颈面部、摁压四肢、掌掴面部等行为,后邢某某违规安排周某、孙某某、张某某独立驾车押送。在车辆行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