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泰语味觉词苦认知隐喻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泰语味觉词苦认知隐喻研究

汉泰语味觉词苦认知隐喻研究   摘 要 文章以汉泰语味觉词“苦”和“”为研究对象,从认知的角度,探讨其概念隐喻的异同,发现“苦”和“”共享了大部分的目标域,这可归因于人类认知的相似性;不同之处在于“苦”的目标域更为丰富,这是中华民族特定历史文化的产物。   关键词 苦 味觉隐喻 汉泰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1.076   Abstract This article takes Chinese and Thai taste word bitter an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rom a cognitive perspective, explo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oncept of metaphor, found that bitter and shared most of the target domain, which can be attributed on the similarity of human cognition; except that the more abundant bitter in the target domain, which is the product of a particular history and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Key words bitter; taste metaphor; Chinese and Thai   0 引言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用于修辞的语言现象,也是认知现象。“我们赖以进行思考和行动的日常概念系统,在本质上也基本上是隐喻性的。”①隐喻“是从一个概念域到另一个概念域的映射。”②隐喻的本质是通过一事物来理解和经历另一事物,即通过一个具体的熟悉的源域来理解和表达抽象的陌生的目标域。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人体及其感官体验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础,味觉是人类基本的感官能力之一,对认知过程有着重要影响。人类通过味觉体验来认知世界和表达世界。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以汉泰语味觉词“苦”和“”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其隐喻投射的具体表现及异同。   1 汉泰语味觉词“苦”的概念隐喻对比   《说文??H部》:“苦,大苦,苓也。”《毛传》:“苦,苦菜也。”③最初,“苦”是指带有苦味的“苦菜”。随着生产发展和语言的变迁,“苦菜”这一释义已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像胆汁或黄连的味道,跟‘甘’、‘甜’相对”。④泰语的“”是指像苦楝或苦藤的味道。⑤汉泰语中,分别采用不同的事物来解释“苦”的意义,主要是由于各自的自然资源和生产实践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下面就汉泰语“苦”的隐喻投射进行对比。   1.1 “苦”和“”味觉隐喻的共性分析   人类通过身体感知世界,在身体与客观世界的互动中获取经验和体验,进而达到认识客观世界的目的。汉泰民族在生产实践活动中获得并积累了相似的身体体验,对同一事物的认知产生了思维共性。这种思维共性体现在对味觉词“苦”的感知上,便形成了相同的隐喻投射。   1.1.1 苦喻悲伤的视觉感受   (1)我始终做到这点:心情要保持愉快,不为小事情而愁眉苦脸。   (2)老人满脸苦楚地说,“要水没水,要路没路,种地无粮,有海没鱼。”   (3)   他的笑容一半笑意,一半苦涩。   (4)   事情发生在这个面容苦涩的小伙子从中学升入大学之时。   1.1.2 苦喻不愉快的嗅觉体验   (5)这款香水闻起来苦苦的。   (6)初春的蒲江幽如仙境的长滩湖,空气中弥漫着菜籽花略带苦涩的芬芳。   (7)   夹着苦味和青涩味儿的竹叶。   (8)   苦味和烟味仍然充斥在口腔和喉咙中。   在汉泰文化里,苦味都是不受青睐的味道。尝到带苦味的食物时,人们往往呈现出难受的神情。而当人们担心、忧愁和嗅到苦味时也会呈现难受的表情,味觉感受“苦”映射到视觉和嗅觉范畴,使之具备了苦味的特征,指令人不愉快的味觉和嗅觉感受。   1.1.3 苦喻内心悲伤、愁闷的感觉   (9)曹大元心中的苦楚难用言语说清。   (10)他所写的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   (11)   苦涩的感觉   (12)   感觉很奇怪,半甜半苦的,难以形容。   苦味是一种让人难受的味道。悲伤、忧愁等心理感受与“苦”味的味觉体验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因此,汉泰语的“苦”都能喻指难受、愁闷等不愉快的心理状态。这种由生理感知义引发心理感知义的过程也符合人类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   1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