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养殖技术研究进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泥鳅养殖技术研究进展

泥鳅养殖技术研究进展   摘 要:近几年来,泥鳅因具有较好的食疗作用和较高的药用价值,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在国内外泥鳅消费市场需求和价格不断攀升的刺激下,泥鳅已成为水产养殖领域经济效益较好的一个淡水品种,我国南北各地都具有人工养殖泥鳅的有利条件,一些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独有的地理条件制定了诸多鼓励政策,把泥鳅养殖产业作为特色地域经济大力发展,且效果效益显著,所以泥鳅成为一种生产潜力大、很有发展前途的养殖品种。   关键词:泥鳅;养殖方法 ;繁殖习性 ;病害防治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泥鳅作为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食品也越来越受大家的喜爱,无论是新鲜的泥鳅还是深加工的副产品都有很好的销量,市场价格也非常可观。但是随着生态环境,特别是水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泥鳅的生长环境遭到破坏。由于人们对泥鳅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导致泥鳅的过度捕捞,致使我国天然野生泥鳅数量逐年下降,而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又逐年上升,这为人工养殖泥鳅创造了巨大商机。同时,随着渔业生产结构的不断调整,泥鳅养殖也从小水体养殖向规模化生产发展转变,使许多泥鳅养殖者走上了致富之路,同时也带动了养殖泥鳅的潮流[1]。   泥鳅养殖是淡水养殖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研究人员对泥鳅的生活习性和养殖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尝试了不同的泥鳅养殖方法与技术,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效,为泥鳅的养殖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由于泥鳅属于杂食性小型鱼类,运用肠进行呼吸,对水中溶氧的要求比其他鱼类相对较低,特别是能适应浅水、小水体和易与其他水生动物共生等特性,所以分布极广,在我国,除了青藏高原外,其他地区均有泥鳅的分布。近年来,人们尝试了不同的泥鳅养殖方法与技术,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发展泥鳅的养殖起到了推动作用。现就国内外泥鳅养殖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1 泥鳅的概述   泥鳅(Oriental weatherfish)又名鳅、鳅鱼,在动物分类上属于鱼纲、鲤形目、鲤亚目、鳅科、泥鳅属,是我国常见的经济淡水鱼类之一体细长,前端稍圆,后端侧扁。体灰黑,头小、口小、下位,马蹄形。眼小,无眼下刺。须5对。鳞极其细小,圆形,埋于皮下。体色常因生活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栖息于池塘、稻田和沟渠等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不喜欢阳光,对环境适应力极强。泥鳅品种分类较多,有中华沙鳅、真泥鳅、大斑花鳅、长薄鳅、花斑副沙鳅等,其中以真泥鳅和大鳞副泥鳅最为常见。   泥鳅有“水中人参”之美称,在中国南北大部分区域均有分布。全年都可生长,夏季最多。体肥肉多,味道鲜美,可新鲜食用亦可烘干食用,制作简单方便,有相当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2]。   2 繁殖习性   泥鳅为多次性产卵鱼类[3]。在自然条件下,产卵时间较长,一般从4月份上旬开始繁殖,一直延续到9月份还可以继续产卵,其中5-6月份是产卵盛期。繁殖的水温为18~30 ℃ ,最适水温为22~28 ℃。雌泥鳅性成熟较雄泥鳅稍晚,雌鳅怀卵量因个体大小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产卵时间一般在雨后晴天的早上,受精卵先黏附在水草或其他附着物上,粘附力不强,随着水的波动,极易从附着物上脱落沉到水底。   3 养殖方法   泥鳅对环境有着很强的适应性,而且很少有爆发性的疾病,幼体的成活率也较高,在各种条件下都能很好地生长,前期鳅苗在孵化池中孵化养殖,中后期转移到室外养殖池中养殖。目前国内养殖方式有池塘养殖、稻田养殖、田间沟渠养殖、水泥池流水养殖、网箱养殖、木箱养殖、池沼养殖、无泥土养殖,其中以池塘养殖、水泥池养殖、稻田养殖和网箱养殖四种方法最为常见[4]。   3.1 池塘养殖   池塘养殖泥鳅的技术多来自于传统池塘养鱼,泥鳅池塘养殖对水质要求较低,耗水量小,既节约水源又保护环境。泥鳅的养殖对池塘面积要求也不大,不适宜养殖其他鱼类的中小型池塘都可以用来进行泥鳅养殖。池塘的选址要选在避风向阳处,池塘深度约为1 m,pH值为中性或者弱酸性较好,注排水方便无污染,用水最好与农田用水分开来,池塘以长方形为佳,一般小于15 m,长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决定,整个池塘的面积小于666 m2为好。设定池塘的宽度,主要是有利于饵料的投放、池塘的管理以及捕捞。池塘的四周必须高出水面40 cm,围栏材料最好是水泥板、砖块等,养殖塘的池底要平坦少淤泥,把池底的密封性做好,为了防止泥鳅钻洞逃走,也可用纱窗布沿池塘四周围栏,窗纱下埋至硬土中,上高出水面35~50 cm。进水口高出水面20 cm,上排水口高度与池塘水平面一致,下排水口在池底集鱼坑。   养殖池的周围最好要建的网片栅栏不低于1.5 m,可以有效地防止青蛙、蛇等侵入者的进入,同时最好使养殖池处在一个相对隔离的环境,以免受到外界的干扰。   3.2 水泥池养殖   选择光照良好,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