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白沙地区野鼠栖群密度调查与防除效果评估.PDF

澎湖白沙地区野鼠栖群密度调查与防除效果评估.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澎湖白沙地区野鼠栖群密度调查与防除效果评估.PDF

澎湖白沙地區野鼠棲群密度調查 與防除效果評估 蔡金池、邱正儀1 摘 要 民國86 至 88 年連續兩年冬季,在澎湖白沙地區以捕獲去除法進行野鼠 密度調查,僅捕獲小黃腹鼠(Rattus losea)及月鼠(Mus formosanus)兩種。防治 前,小黃腹鼠及月鼠比例為 1.3 :1 ,防治後,比例轉為1 :4 ,且月鼠逐漸成 為該地區之優勢鼠種。防治前野鼠棲群密度為73.7 隻/公頃,經連續兩年防治 ,棲群密度降為2.1 隻/公頃,防除率為97.2% 。 關鍵語:月鼠、小黃腹鼠、捕獲去除法、鼠害防治 2 前 言 鼠類在人類生活中如影相隨。從作物播種期到栽培及收穫儲藏期間皆可 危害。除直接危害作物外,也可將病媒攜帶至居家環境,並隨著船運五湖四 海隨人跡所至四處旅行。每年除了造成農作物約計 12 億2 仟萬元左右的直接 (4,18) 損失外 ,鼠類所造成的咬毀、污染,及其可媒介之病害所造成的損失更無 可估計。總計鼠類可傳播鼠疫、斑疹傷寒、沙門氏菌病、恙蟲病、鉤端懸體 (1) 病、假結核、漢他病毒等共計35 種以上之疾病 ,造成人類死亡無以計數。 在人類史中,僅鼠疫一種疾病,就分別於第六、十四及十七世紀發生三次大 TAO 流行,共計數千萬人死亡,造成羅馬帝國衰退、英國及義大利僅一半人口殘 (4,7) 存,影響經濟、宗教及整體人類生活層面不計其數 。 台灣鼠類依據調查計有 7 屬 13 種,危害農作物之鼠類有月鼠(Mus formosanus) 、赤背條鼠(Apodemus agrarius) 、溝鼠(Rattus norvegicus) 、小黃腹 鼠(Rattus losea) 、及鬼鼠(Bandicota nemorivaga)等五種。其分佈以嘉、雲、南 (8,9) 縣之密度最高 。台灣鼠害防除與棲群密度測定之工作自民國46 年開始實施 ,後因經費不足而廢止。後來鼠害再度猖獗,故於民國59 年與家鼠同時防除 ,為期6 年。69 年起為使滅鼠工作更澈底執行,會同衛生局及環保局等單位 ,統一訂定〝台灣滅鼠週〞,實施家鼠及野鼠之全面防除工作。 1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澎湖分場、本場助理。 2審查委員:彭武康教授,服務機關:國立台灣大學昆蟲學系。 46 本文為86 年 12 月至88 年2 月間,在澎湖白沙地區進行野鼠防治之結果 ,同時進行野鼠種類與分佈概況調查,藉此瞭解白沙地區野鼠種類與分佈概 況,做為日後研擬改進防除技術之依據。 材料與方法 一、材料:薛門氏活捉器(捕鼠籠)、新鮮甘藷餌料、竹支、鐵絲等。 二、田間設計:選定白沙鄉種植南美香瓜茄、番石榴、甘藷及釋迦等不同作 物相之生育田,面積共4 公頃,劃分為2 小區,小區面積各為2 公頃, 分別位於瓦硐村(圖 1)及小赤崁村(圖2) ,兩小區距離2 公里。田間設計 採正方型規劃,每隔 10 公尺放置鼠籠一個,每一公頃 100 個,每小區200 個,共計二小區。並記錄水溝、渠界、道路、農田編號、面積、作物種 類、生育期、有無果實,以及鼠籠編號及放置位置等。 甘 番 木 藷 番

文档评论(0)

sunyangbi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