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树叶的解剖学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火炬树叶的解剖学研究   摘 要:运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对火炬树的叶、小叶柄和总叶柄进行了形态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火炬树的叶是背腹型叶,气孔类型为无规则型,椭圆状。气孔密度(每平方mm气孔数)为318。栅栏组织为单层,栅海比为1.17。火炬树叶片下表皮、小叶柄和总叶柄存在大量表皮毛。分泌道在火炬树的叶、小叶柄和总叶柄均有所存在。   关键词:火炬树;叶片、小叶柄和总叶柄;解剖学   中图分类号:S791.25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910001   火炬树(Rhus typhina L.),为漆树科盐肤木属的落叶小乔木,又称鹿角漆、加拿大盐肤木,产自北美。 1959年,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将其从美国引入我国。半个世纪以来,逐渐推广至华北、西北、东北、华中和西南许多省区[1]。火炬树叶片似丹霞,果实密集如火炬,极具园林观赏价值[2]。火炬树适应性和抗逆性很强,素有困难立地条件下“先锋绿化树种” 的美誉[3]。火炬果实可提取红色素,叶富含单宁可制栲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4-6]。   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对火炬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对其生态适应性和植物入侵性两方面更是取得了显著成果,如蒋高明和刘全儒等提出火炬树凭借其惊人的根蘖繁殖和强大的自我保护能力应引起高度重视,尽快列入有害物种入侵名单[7-10]。Barlow指出外来树种入侵的关键是看其在新环境中繁殖、扩散的能力和其种群数量、竞争力等[11-15]。近年来,马淑英和胡正海等对于火炬树的分泌道做了大量研究[16] [17]。毛学文等对于叶柄腺毛的发育解剖学研究也有少量报道[18]。但对于火炬树叶的系统解剖学研究尚不完善,本文对火炬树叶和叶柄做了详细的解剖学研究,旨在为火炬树生理生态特性提供解剖学方面的理论依据,对火炬树更好的开发利用起到一定促进作用;此外,对于从解剖学方面研究类似树种的引种潜力,适生区预测和风险评价也具一定的参考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供试材料于2014年7月采自吉林农大植物园内,选取长势良好,高度适中的火炬树为样本。火炬树为奇数羽状复叶,成熟叶片常规方法取材。叶柄分别采集总叶柄和小叶柄。FAA固定液固定,常规石蜡法切片,切片厚度为12um,采用番红――固绿复染,中性树胶封片,Olympus IX51显微镜观察记录。   2 结果与分析   2.1 叶片的结构   火炬树的叶为异面型叶,由表皮、叶肉和主脉构成。   2.1.1 表皮   火炬树的上下表皮均由单层细胞构成,排列紧密,上表皮细胞较大,下表皮细胞则相对略小,均为不规则的锯齿状多边形。火炬树上表皮角质层厚为 2.11μm,下表皮角质层厚为0.79μm。气孔仅存于下表皮。气孔类型为无规则型,椭圆状(图1)。气孔密度(每平方mm气孔数)为318。   2.1.2 叶肉   2.1.2.1 栅栏组织   叶肉的栅栏薄壁组织由单层柱状细胞排列而成,排列较紧密(图2)。栅栏组织厚度为36.84μm,组织结构紧密度(CTR)为43.75%。   2.1.2.2 海绵组织   叶肉的海绵薄壁组织由细胞无规则排列构成,胞间隙发达。海绵组织厚度为31.58μm,组织结构疏松度(SR)为37.5%,栅海比为1.17。   2.1.3 主脉   主脉在叶片的背部呈弧形突起(图3)。由上下表皮,厚角组织,薄壁组织,维管束组成。下表皮具有大量表皮毛,属于单列多细胞非腺毛。厚角组织由3~4层细胞构成,其内4~6层薄壁组织细胞包围着3~5束维管束。维管束由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组成,初生木质部位于近轴面,由导管、管胞和木薄壁组织细胞组成;初生韧皮部由筛管、伴胞和韧皮薄壁组织细胞构成。维管束内导管呈单向辐射状排列。每个维管束内有1~2个分泌道。分泌道直径为73.68μm,分泌道呈半月形排列占据主脉中央位置。上表皮正下方有一较小维管束,其分泌道的直径较其他略小,为52.63μm。   2.2 叶柄的结构   火炬树叶为奇数羽状复叶,其叶柄分为小叶柄和总叶柄。   2.2.1 小叶柄的结构   小叶柄的横切面为近圆形,腹部微隆(图4)。由外而内,分别是表皮,厚角组织,薄壁组织,维管束。表皮为单层细胞构成,细胞小而近方形,排列紧密。表皮上具有单列多细胞的非腺毛。厚角组织由3~5层细胞构成,角隅处细胞壁加厚。薄壁组织在厚角组织内部,由4~9层细胞构成。其内同样包围着3~5束维管束。维管束内导管呈单向辐射状排列。每个维管束具有1~2个分泌道,腔道是由一层染色较深原生质浓厚的细胞及其外3~6层扁平状的薄壁组织鞘细胞围绕而成。分泌道直径为92.11μm,呈半月状排列。上表皮正下方同样具有一个小维管束,小维管束内分泌道直径为42.11μm。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