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一轮练练题(十五)(含解析)新人教版.docVIP

2019高考历史一轮练练题(十五)(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9高考历史一轮练练题(十五)(含解析)新人教版

PAGE PAGE PAGE 1 2019高考历史一轮练练题(15) 李仕才 一、选择题 1、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答案】B 【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2、表是不同时期府的南北地理分布情况统计表。出现表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历史时期中原王朝府的地理分布情况 唐 五代十国 宋 元 明 清 府数 比例 府数 比例 府数 比例 府数 比例 府数 比例 府数 比例 北 7 70% 8 44.44% 29 43.29% 13 35.14% 33 20.50% 84 37.84% 南 3 30% 10 55.56% 38 56.71% 24 64.86% 128 79.50% 138 62.16% A. 政治中心南移 B. 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 C. 经济重心转移 D. 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 【答案】C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到政治中心南移,并且元明清时期政治中心都在北方,故排除A; 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在一定时期会影响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南方行政区划的增多,五代十国时期国家并不统一社会也不安定,而王朝府依旧主要集中在南方,所以国家的统一与社会的稳定不能决定府的地理分布,故排除B;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我国南方地区经济不断发展,相应在政治上的表现则为南方的行政区划不断增多,故C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且在元朝以后中国在地方上一直沿用的是行省制度,并不涉及制度的创新,故排除D。 点睛:本题通过不同时期府在那北方所占的比重不同来说明政治是经济的反映.经济南移的基本历程是: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南方得到重点的开发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得到大规模的开发,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无几差别,五代十国,由于北方的战乱,南方的经济进一步发展,南宋时期,南方的经济突出发展,完全超过了北方.明清时期,南方的经济重心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而与此同时府的设置也是和这个历程相似,所以说政治是经济的表现. 3、《诗经?周颂》中写道:“噫嘻成王,既昭假尔(成王轻声感叹作祈告,我已招请过先公先王)。率时农夫,播厥百谷。”周公还告诫后代为君要“先知稼穑之艰难”。材料反映了 A. 当政者重视粮食安全的思想 B. 当政者借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 耕作技术出现革命性的变化 D. 小农经济对西周统治的重要性 【答案】A 4、1938年春天山西境内的中国政府军队为减少正面损失,将十数万之众的部队分散于晋南地区,建立防御工事,开展游击作战。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A. 山西战场率先进入战略相持 B. 中共战术推动抗战战略调整 C. 正面战场消极抗战形势恶化 D. 局部战场因地制宜坚持抗战 【答案】D 5、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 A. 辫子问题是革命的重要标志 B. 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入人心 C. 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 D. 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变化 【答案】D 【解析】从材料反映的没有辫子被耻笑为汉奸、到辛亥革命后留辫子被耻笑为封建余孽来看,主要是因为辛亥革命带来的变化,说明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的变化。故答案为D项。A、C项说法夸张,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符合史实,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6、“我们生在中国,实为幸福。各国贤豪皆羡慕此英雄用武之地,而不可行。我们生在中国,正是英雄用武之时,反而都是沉沉默默,让异族儿据我上游,而不知利用此一片好山河,鼓吹民族主义,建一头等民主大共和国,以执全球的牛耳,实为可叹!”从孙中山先生的这段演讲可以看出其革命的核心目的是 A. 推翻满清封建贵族对全国的统治 B. 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 C. 建立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D. 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明清时期,中国的经济和思想呈现出新的气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成化、弘治以后,“土人亦有精其业(绫绸)者,相沿成俗,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 ——《吴江县志·风俗》 据严中平研究,1580-1590年间,中国商人运往菲律宾马尼拉的商品中,棉布仅次于生丝与绸缎,居于第二位。……中国棉布还远销西班牙殖民地,印第安人和黑人都用中国货而不用欧洲货。……嘉定县、宝山县出产的紫花布,尤其成为欧洲的畅销货。 ——据樊树志《晚明大变局》整理 材料二 “有为佛而货者,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