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巴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病菌蛋白激酶基因突变体SCCK1互补载体构建及转化
巴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病菌蛋白激酶基因突变体SCCK1互补载体构建及转化
摘要:为了明确蛋白激酶CCK1在巴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菌中的致病相关功能,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通过PCR扩增,获得了该基因1 604 bp的5′端片段(L-C5)和131 bp的3′端片段(L-C3),同时以pCAMBIA3300质粒为模板扩增获得了552 bp抗性标记基因(L-Bar),并用In-Fusion HD Cloning Kit将L-Bar基因反向插入了L-C5和L-C3序列之间,克隆至pUC19载体上,成功构建了?SCCK1突变体的互补载体p?SCCK1-C。再从该载体上扩增互补片段,借助PEG介导法转化?SCCK1突变体的原生质体,经Basta平板筛选、PCR检测和测序鉴定表明,获得了?SCCK1突变体的互补转化子。为进一步明确CCK1基因在巴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菌中的致病相关功能打下了材料基础。
关键词:多主棒孢菌;蛋白激酶基因CCK1;?SCCK1突变体;互补载体;互补转化子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4-0027-03
收稿日期:2014-10-15
基金项目:中西部高校项目(编号:ZXBJH-XK005);海南大学青年基金(编号:qnjj1212);海南大学科研启动基金(编号:kyqd1427)。
作者简介:曹申文(1990―),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植物病原真菌分子生物学研究。E-mail:hongshangcsw@。
通信作者:刘晓妹,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热带作物病害病原菌致病基因研究。E-mail:lxmpll@126.com。
由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 (Bert.Curt.)Wei]引起的巴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是巴西橡胶树的重要病害之一,现已在世界天然橡胶生产国普遍分布,该病害常造成橡胶树周年反复落叶,植株生长迟缓,枝条回枯或整株死亡,一般胶乳减产20%~45%[1-2]。目前,国内外对该病害的研究在病害诊断、病原菌生物学、病害流行学和防治技术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3-7],但在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仅报道了4个致病相关基因CCK1[8]、CMP1[9]、CCHog1[10]、cas[11],且大多处于序列特征分析阶段。其中,CCK1是本实验室从巴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菌中克隆获得的一个PMK1类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基因[12],经前期鉴定,初步确定CCK1基因可能在多主棒孢菌的菌落和菌丝形态、产孢、对环境的识别、毒素的产生以及致病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并参与调控高渗胁迫反应[8]。但这些功能仍需通过互补突变体试验来进一步明确,而通过构建其互补载体和转化突变菌株获得互补菌株是关键步骤。本研究以Bar基因为抗性选择标记,用In-Fusion HD Cloning Kit成功构建了?SCCK1突变体的互补载体p?SCCKB,并转化了?SCCK1突变株的原生质体,获得 ?SCCK1 互补菌株,为明确CCK1基因的功能、揭示巴西橡胶树棒孢霉病菌致病机制打下了材料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菌株和质粒:巴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病菌CC004菌株和含Bar基因的质粒pCAMBIA3300,均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提供。CCK1基因突变体 ?SCCK1 由笔者所在课题组提供。
供试试剂:Fungal gDNA Kit 和Mini Plasmid Kit 为BioMiga 公司产品;In-Fusion HD Cloning Kit为Clontech 公司产品;Peasy-T1和大肠感受态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DH5α为TransGen Biotech公司产品;2×(HS)Taq-Mixture Kit 和TIANgel Midi Purification Kit为TIANGEN公司产品;核酸分子质量标准购自广东省广州东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GoldView DNA染料购自北京赛百盛基因技术有限公司;溶壁酶购自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Ampicillin和Basta为Amresco进口分装;其他试剂为国产分析纯;引物合成和测序均由华大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完成。 供试引物见表1。
1.2 方法
1.2.1 基因组DNA的提取 接种巴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菌CC004菌饼于PD培养液中,28 ℃、150 r/min、黑暗摇床培养4~5 d,收集菌丝,用Fungal gDNA Kit提取基因组DNA。 1.2.2 ?SCCK1突变体的互补载体构建 先以野生菌株CC004的gDNA和质粒pCAMBIA3300为模板,分别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