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0 捕蛇者说教案 语文版.docVIP

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0 捕蛇者说教案 语文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0 捕蛇者说教案 语文版

PAGE PAGE 1 20 *捕蛇者说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识记重点文言字词,疏通文意,理解文章主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文体“说”的特点,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及对比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封建社会老百姓的痛苦生活,体会作者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目标1和3。 指导法、朗读法、自主法、合作法、探究法。 多媒体、相关课件。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同学们,我们曾学过《小石潭记》,你们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吗?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柳宗元的另一篇文章:《捕蛇者说》。 二、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郡(今山西永济)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散文家,世称“柳河东”。有《河东先生集》传世。 (2)写作背景 唐顺宗时期,唐朝国势日衰,柳宗元胸怀济世之抱负,参与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运动,但遭到失败,柳宗元也因此被贬为永州(今属湖南)司马。在永州的十年(805—815)期间,他大量接触下层,积极了解人民的疾苦。《捕蛇者说》即写于永州。 2.生难字词 (1)字音 啮人(niè) 御(yù) 挛踠(luán wǎn) 瘘(lòu) 募(mù) 嗣(sì) 数(shuò) 莅(lì) 蹙(cù) 殚(dān) 顿踣(bó) 相藉(jiè) (2)词义 赋: 岁赋其二(征收) 复若赋(赋税)    食: 谨食之(喂)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吃) 若: 若毒之乎(你) 貌若甚戚者(像) 毒: 若毒之乎(怨恨,憎恨) 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毒害,祸害)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腊:名词用作动词,把……晾干) 岁赋其二(岁:名词作状语,每年;赋:名词用作动词,征收) 君将哀而生之乎(生: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生) 而乡邻之生日蹙(日:名词用作状语,一天天地)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听录音,正音,标出朗读节奏。反复诵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注意语气,读出感情。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的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简要叙述异蛇毒性之剧及其特殊的医疗功能,并交代了永州之人争相捕蛇的缘由。 第二部分(2~4):通过写蒋氏自述,揭露苛捐杂税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及农村十室九空的惨状。 第一层(2):概写蒋氏三世捕蛇的遭遇; 第二层(3~4):写作者的建议和蒋氏的诉说。 第三部分(5):引用孔子的话结束全文,点明题旨,并简明交代写作意图。全文以“毒”字贯穿始终。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入了解 1.文中作者是如何写异蛇之异的? 交流展示:从蛇的状貌、蛇的毒性、蛇的用处三方面来突出异蛇之异。 2.课文的主旨是什么? 交流展示:课文通过对捕蛇者蒋氏宁愿冒险捕蛇而不愿受苛税之苦的自述,反映了封建社会下层人民遭受的苦难,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罪行,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3.文中结尾段写什么? 交流展示:引用孔子的话结束全文,点明题旨“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并简明交代写作意图“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4.文中“永之人”冒死捕蛇的缘由是什么?作者写这些要说明什么? 交流展示:缘由:“当其租入。”作者写这些是要暗示赋税之毒甚于蛇毒。 步骤四 深层探究 局部突破 课文是怎样运用对比和反衬的手法突出中心的? 交流展示:(1)以蛇之毒反衬赋敛之毒,突出赋敛对人民的毒害程度之深。 (2)以异蛇之毒与永州人竞相捕蛇进行对比,暗示了苛税之毒甚于蛇毒。 (3)以乡邻在苛捐杂税下,民不聊生、非死则徙、十室九空与“吾以捕蛇独存”进行对比,说明捕蛇优于赋税,表现出赋敛之毒有甚于蛇毒的主题思想。 (4)以悍吏来作者的家乡催逼租税闹得鸡犬不宁的情景与蒋氏的“弛然而卧”“熙熙而乐”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主题。 四、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课文通过捕蛇者蒋氏对其祖孙三代为免赋税而甘愿冒着死亡威胁捕捉毒蛇的自述,反映了中唐时期我国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拓展延伸 如何看待“蒋氏者,专其利三世”? 交流展示:蒋氏的自述中三个“死”字充分说明了捕蛇给他家三代带来的深重灾难。“专其利三世”,其实是受害三世。“利”字的背后,隐含着无限的辛酸和痛苦。“貌若甚戚者”,表现了蒋氏难以抑制的悲痛。“专其利三世矣”,语中含有强烈的讥讽意味。 3.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4.完成《名师测控》本课内容。 五、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通过《捕蛇者说》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觉得这节课虽然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发觉孩子们的语文基础、学习习惯比我预想的还是要差很多。因此我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ngyou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