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教育心理学 第四章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与其现实价值1.doc

教育心理学 第四章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与其现实价值1.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及其现实价值 本章要求:了解埃里克森、皮亚杰、维果茨基心理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掌握埃里克森、皮亚杰关于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方法 本章重点:了解三种心理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掌握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方法 本章难点:心理发展理论在教育中的运用 教学时间:4学时 如同身体的发育成长一样,人的心理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在人的整个生命历程中,会经历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上,个体会出现心理发展的不同特点,如果社会不能创造条件让个人的心理按其自身的规律发展,个体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从而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痛苦和不幸。在人的心理发展的过程中,究竟有什么样的规律?又有哪些心理发展的特点呢? 第一节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美国精神分析医生,现代精神分析理论家之一。祖籍丹麦,1902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他的生父是丹麦人,在他出生前就抛弃了他的母亲,他的母亲后来与一位犹太医生结婚。直到青少年期埃里克森才知道自己是私生子,埃里克森的生理特征与生长环境使他对自我的认同非常混乱,因为他生活在犹太人家里,却保留了他的斯堪的那维亚父亲的生理特征。一战爆发时埃里克森正处在青少年期,他感到非常困惑,不知道该忠诚于德国还是丹麦。这段经历对埃里克森的影响非常大, “青少年同一性危机”成为他提出的心理发展理论的核心。 埃里克森一生没有接受正规院校教育。1939年埃里克森加入美国国籍。1950年,埃里克森出版其重要著作《儿童期与社会》一书。该书内容广泛,包括精神分析和文化人类学两方面的内容,对同一性、同一性危机、心理社会延缓期等概念都进行了初步探讨。1961年起,埃里克森任哈佛大学人类发展学和精神病学教授。这时期的研究和著作主要以他发展的新学说为基础并着重研究自我同一性问题。埃里克森的研究深入到了美国社会现阶段的一些棘手问题,如黑人的地位、妇女作用的变更、青少年的异常行为等。他的自我心理学理论超出了精神分析的临床范围,广泛渗透到社会科学诸领域,其声誉也超出了美国国界,对世界各国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一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 认为个体的发展受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个体的发展包含八个阶段,每一个阶段中都有一个重要的亟待解决的心理社会问题,他称这些问题为心理发展危机。个体在发展中如果克服了这些危机,就能取得重大的进步。大部分人能顺利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心理危机,然后去接受新的挑战;但有些人并没有完全解决这些危机,因此,在以后的生活中需要继续解决。 1、信任感对怀疑感(出生到1.5岁) 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需要,培养信任感,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基本态度,克服不信任感,体验希望的实现。 对人或对环境的信任感是形成健康的个性品质的基础,是以后各阶段发展的基础,是青年期同一性的基础。 2、自主对羞耻和怀疑(1.5岁-3岁) 此时期的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疑虑感,体验意志的实现。 这期间父母对儿童的行为要注意掌握分寸,既要给予其自主权,让儿童去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另一方面也要有所控制,这样才能养成儿童a name=baidusnap1/a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A0FFFF宽容/B和自尊的性格。 此阶段发展任务的解决可为今后儿童的遵纪守法做好准备。 3、主动对内疚(3-6岁) 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如果成人讥笑幼儿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那么幼儿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这使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窄圈子里,缺乏自己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 ??? 当儿童的主动感超过内疚感时,他们就有了目的的品质。埃里克森把目的定义为:一种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目标的勇气,这种勇气不为幼儿想象的失利、罪疚感和惩罚的恐惧所限制。 4、勤奋对自卑(6-12岁) 儿童的交往对象由父母转变为同龄群体,他们开始在同龄群体中作出比较,他们必须掌握重要的社会和学校生活的相关技能,必须勤奋地学习才能成功,才能感到自主;否则,他们就会感到失败、自卑。 当儿童的勤奋感大于自卑感时,他们就会获得有能力的品质。埃里克森说:能力是不受儿童自卑感削弱的,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是自由操作的熟练技能和智慧。 5、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岁) 处于本阶段的青少年正在形成一些概念(如他们是谁,对他们来说什么是重要的,他们的价值何在,长大后他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们试图将自己的多个方面(如智力、社会、性别和道德等)整合起来达到一个整合的自我同一性 顺利通过本阶段的学生发展了对自己正确的认知,而那些未顺利通过的学生则依旧对他们是谁、会变成什么

文档评论(0)

189****614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