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pptVIP

[医学]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健康与心理健康 1、健康 2、生理健康 就是指人体各个器官系统 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 健壮,精力充沛,能保持良 好的劳动与工作状态,没有 疾病(躯体疾病)。 心理健康的标志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 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4、正确理解心理健康的含义 (1)个体是否心理健康与个体是否有不健康的心理不完全是一回事。 (2)人的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之间很难找到确切的界限,“健康”一词并不意味没有疾病。 (3)心理健康状况是动态的,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 (4)心理标准是一个发展的、文化的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也因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而有差异。 二、教师的心理健康及其标准 1、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指教师在内外环境允许的条件下所保持的最佳心理状态。 2、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1)愉快地接受自己的职业角色。 (2)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 (3)独创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4)良好的人际关系。 (5)积极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 心理问题的分布现状 小学教师的心理问题多于初中教师,初中教师多于高中教师,城市教师多于农村教师;从性别上看,女教师的焦虑倾向高于男教师,男教师的职业稳定性低于女教师;从年龄看,中老年教师的强迫症状和躯体化倾向比较明显,而青年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人际敏感、偏执等方面。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比男教师差。 1.无奈的升学率:永远的绳索 (1)首先,要承受社会的压力。 (2)其次,要承受学校的压力。 (3)再次,要承受家长的压力。 (4)此外,还要承受学生的压力。 2、异化的教师形象:老师不是人 (1)教师角色的错位 先知:老师是权威,无所不知 圣人:老师是道德楷模 法官:对学生的争执作出裁判 侦探:必须对班级情况了解 保姆:学生的事情教师要负责 骗子:要作社会认可的的教师 告密者:让社会知道学生的现状 替罪羊:教师要为教育问题负责 老师不是人! 老师不是人,因为老师崇高,老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老师就得无私奉献,就得呕心沥血,就得不讲任何代价的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祖国的花朵们,这还用别人去提醒吗?别人可以讲条件,老师不能讲,别人可以消极怠工,老师不能消极怠工,别人可以请客送礼,或者被别人请被别人送,老师更不能,别的工种可以灵活变通,老师还不能,诸如迟到、早退、旷工等等都不能出现,因为老师不是人,老师特殊,所以老师就得早到早签到,晚归晚签退,披星戴月、起早贪黑,谁让你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呢? 3、“心苦”的职业角色:不堪重负 中小学教师的生活写照 起得比公鸡早,睡得比小姐迟, 干得比驴累,混得比猪惨, 管得比警察都宽,装得比总统都酷, 环境比矿工都差,收入比民工都少, 听起来比谁都好,五年后比谁都老。 4、教育改革的实施:挣扎与困惑 时代发展的要求 素质教育的实施 课程改革的推进 5、学历的进修与培训:彼伏此起 教师聘任制 教师未位淘汰制 结构工资制 岗位责任制 职称方面的竞聘上岗 …… 6、自身素质不高:作茧自缚 (1)教师自我心理调控能力的不足与心理问题排解、疏导渠道的缺乏 B=P/E 其中B指症状出现率; P指内外压力总和; E指自我强度(个体对内外压力的承受能力) 心理健康程度与自我强度成正比; 与内外压力成反比。 (2)不良认知 ①绝对化概念 ②非黑即白,走极端 ③以偏概全 ④自我中心 ⑤不恰当归因 (4)个人生活经历 家庭结构 教养方式 亲子关系 夫妻关系 …… 工作倦怠表现    情绪衰竭:个人认为自己所有的情绪资源都已经 耗尽,对工作缺乏冲动,有挫折感、紧张感,甚至害 怕工作。    玩世不恭:刻意与工作以及其他与工作相关的人 员保持一定距离,对工作不热心和投入,对自己工作 的意义表示怀疑。    成就感低落:指个体对自身持有负面的评价,认 为自己不能有效地胜任工作。 一、表现 1、无故迁怒,恶语呵斥 “蠢猪”、 “笨蛋”、 “朽木”, “傻瓜世家”、 “弱智家族” …… 老师:您的语言也能杀人 这样的话语,谁能承受? 孤立式:“同学们,他这是什么行为?”“这堂课被他搅得上不成了,大家看怎么办?” 挖苦式:“白吃了十几年饭”、“你父母给你吃什么长大的。”“狗屎一堆。”“看你爸那样,就知道教不出什么好东西来。” 比较式:“你和××简直不能比,相差太大了,一个天,一个地。”“你和××一样没出息。” 告状式:“我管不了了,叫你爸爸来吧!”“走,到校长室去。” 预言式:“我看你早晚进监狱

文档评论(0)

panguo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