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节 调血脂药课程.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四章 调血脂药 学习目标 1、掌握他汀类药物药理作用、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2、理解贝特类药物的作用及机制、临床应用及药物相互作用 3、了解胆汁酸结合树脂、烟酸类药物的作用、机制、调脂特点;其他抗动 脉粥样硬化药物的作用及应用 ㈠AS危险因素 传统危险因素 血脂代谢障碍 高血压 糖尿病 肥胖 (二)血脂和脂蛋白成分及生理功能 1.胆固醇(Ch):占大约体重的2%,主要在肝脏和肠粘膜合成,有近30步酶促反应,其中HMG-CoA还原酶为合成的限速酶。 胆固醇的生理功能:转变为胆汁酸,转变为7-脱氢胆固醇,继而可转变为维生素D3;转变为类固醇激素,构成细胞膜并维持其生理功能。 (二)血脂和脂蛋白成分及生理功能 2.甘油三酯(TG):内源性TG可由肝脏和肠粘膜合成,其主要生理作用是在线粒体里被氧化分解,供给机体能量。TG还是机体储存能量的方式,有助于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利用,TG还可以保持机体体温,对重要器官起支持和固定作用。 (二)血脂和脂蛋白成分及生理功能 3.磷脂(PHL):为人体所有细胞膜和血液的重要组成物质,对保证生物膜良好的流动性和特殊通透性,维持神经组织正常兴奋性,乳化脂肪,促进脂肪吸收发挥重要作用。还是血浆脂蛋白的重要成分,对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在血液中运输是必不可少的物质。 4.脂肪酸(FA):可由体内合成和从食物中供给。按其是否含有双键结构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因双键数目的不同还可分为单不饱和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多烯脂肪酸)。 血浆主要脂蛋白特征 类型 电泳 比重 主要载脂蛋白 CM 原点 <1.006 B-48, E, A-I VLDL 前-β <1.006 B-100, E, C IDL β 1.006~1.02 B-100, C LDL β 1.02~1.063 B-100 HDL α 1063~1.21 A-Ⅰ,A-Ⅱ C, E (2)脂蛋白代谢异常和心血管疾病 高脂血症 血浆胆固醇水平增高,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原因: 正常人血总胆固醇 <200mg/dl(5.2mmol/L) 临界高胆固醇血症 200~219mg/dl(5.2~5.69mmol/L) 高胆固醇水平 >220mg/dl (5.72mmol/L ) 低HDL水平: HDL-C若<35mg/dl(0.91mmol/L ) HDL-C应>40mg/dl(1.04mmol/L ) (2)脂蛋白代谢异常和心血管疾病 正常人血LDL-C <120mg/dl(3.12mmol/L) 临界LDL-C 121~139mg/dl(3.15~3.61mmol/L) 增高LDL-C >140mg/dl (3.64mmol/L ) 正常人血TG <150mg/dl (1.70mmol /L ) 血TG增高 >150mg/dl (1.70mmol/L ) 他汀类的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迅速,除氟伐他汀生物利用 度稍高外,多数药物首关消除作用明显。洛 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均为前体药物,需在肝脏 内将内酯打开才转化成活性物质。除普伐他 汀外,大多数他汀类与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 药物大多经肝脏肝药酶代谢转化,主要经胆 汁从粪便排泄,少量经肾脏排泄。 对他汀类药物的评价 许多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他汀类药物能显著降低TC、LDL-C、TG水平,升高HDL-C,能显著降低冠心病病人的心脏病事件发生率和总死亡率,在冠心病一级、二级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这类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目前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的处方量最大,相关的临床试验依据也最多。 第2节 主要降低三酰甘油和 极低密度脂蛋白的药物 第3节 其他调血脂药 (二)多烯脂肪酸类 主要包括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主要含于海洋生物藻类、鱼及贝壳类中。 常用制剂有含n-3型PUFAs的浓缩鱼油多烯康胶丸、脉乐康、鱼油烯康等。 适用于高TG血症,对心肌梗死的患者的预后有改善作用。亦可用于糖尿病并发高脂蛋白血症等。 (三)粘多糖和多糖类 天然类肝素:存在于生物体类似肝素结构的一类物质,如

文档评论(0)

187****50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